题鹤鸣山

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

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修炼成仙的情景,充满了仙境的意象和超脱尘世的境界。开篇“五气云龙下泰清”即营造出一幅祥瑞降临、天地澄清的画面,五行之气汇聚云中,龙腾跃于其间,预示着道人的修为已经接近大自然的本源。

紧接着,“三天真客已功成”表明道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已经达到与天地合一、功德圆满的境界。这里的“三天”可能指的是仙界的高层,或者是道家中的三个主要神仙世界。

下片转向对比人间与天上的差异,“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这两句强调了尘世与仙境的区别。尘世的山川虽然壮丽,但在道人的眼中已显得渺小无比。而身处仙界,则是云端漫步,剑佩随身,更显出一种超然物外、轻松自如的态度。

“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这两句描绘了道人修炼时的环境。花环绕着石制的祭坛,没有任何的孤独感;而大地上的车辙印迹已经被野草掩盖,看似自然界对过往痕迹的淡忘。这也暗示了道人的心境,已经超脱尘世的纷扰,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则是说道人与仙客在深山中偶然相遇,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就如同不等候岩前传来鹤鸣之声。这里的“鹿裘”指的是道人的服饰,象征着他们的高洁与清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人间与仙界,以及描述道人修炼环境和心境,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境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辽阔,是一篇典型的道家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23)

杜光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 字:圣宾
  • 号:东瀛子
  • 籍贯:缙云
  • 生卒年:850—933

相关古诗词

纪道德

道,德。清虚,玄默。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踰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怀古今

古,今。感事,伤心。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始衒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朮,谁能含光遁世鍊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彫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将军

□□□□□□□,□□□□□□□。

八表顺风惊雨露,四溟随剑息波涛。

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

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铜壶滴滴禁漏起,三十六宫争捲帘。

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

霜彫曲径寒芜白,雁下遥村落照黄。

恩威欲寄黄丞相,仁信先闻郭细侯。

兵气此时来世上,文星今日到人间。

降因天下思姚宋,出为儒门继孔颜。

丹灶河车休矻矻,蚌胎龟息且绵绵。

驭景必能趋日域,骑箕终拟蹑星躔。

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