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人访我于系索诗

道人半在城都行,今过稽山上禹陵。

身载瞿塘雪后水,手拖蒟酱国中藤。

稍谈鹿乘延卑品,欲拔鸡群亦上升。

近日嵇康知不免,懒将消息问孙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杨道人的道士来访的情景,充满了隐逸与超脱的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人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首句“道人半在城都行”,点明了道人并非完全遁世,而是时而在城市间游走,体现了其生活与世俗的某种融合。接着“今过稽山上禹陵”一句,将场景切换至历史与自然的交汇处,暗示着道人对古代圣贤及自然山水的崇敬与向往。

“身载瞿塘雪后水,手拖蒟酱国中藤”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道人携带自然之物的形象,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也暗含着对生活质朴与纯粹的追求。“瞿塘”指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此处以雪后之水象征清冷与纯净;“蒟酱国中藤”则以藤蔓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延续。

“稍谈鹿乘延卑品,欲拔鸡群亦上升”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道人的思想境界。鹿乘延卑品,可能是指鹿作为高洁之物,延卑品则暗示着谦逊与低调的态度;欲拔鸡群亦上升,则表达了道人虽身处凡俗之中,却能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上的提升与升华。

最后,“近日嵇康知不免,懒将消息问孙登”两句,借用了嵇康与孙登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因坚持自我而遭贬谪乃至被杀;孙登,传说中的隐士,以其超然物外的态度著称。这两句诗暗示了道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逃避,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新秋避暑豁然堂

竹雨松涛响道房,瓜黄李碧酒筵香。

人间何物热不喘,此地苍蝇冻欲僵。

一水飞光带城郭,千峰流翠上衣裳。

窗前古水摇枝入,好挂轻絺细雪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

春园莫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

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刺出泥香。

梁尘巳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

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迎春值雪

云黄瓦白照千家,雪里迎春倍物华。

士女红楼先捲幔,吏人采杖忽生花。

瑞多自古无连岁,路滑从东接郡衙。

半是三农占水旱,直随牛尾不辞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赠秦仲虚

冰玉山人本绝埃,西湖自筑初阳台。

何年养鹤曾飞去,是水当门尽绕来。

道士忽逢松树下,渔舟放在藕花隈。

知余欲与为邻舍,指点孤山一角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