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真人北上代刘宗师

玉佩丁东下界闻,天风吹动碧霞裙。

刘郎跨鹤游三岛,王子吹笙到五云。

洞府夜光传玉印,石坛月黑礼茅君。

若逢天上吴夫子,应问丹砂炼几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清脆的玉佩声在人间回荡,仿佛天风拂过仙女的碧绿霞裙。
刘郎骑着仙鹤漫游于三座仙岛,王子吹奏笙笛来到五彩祥云之间。
深夜里,仙洞中光芒闪烁,似传递着玉印的神秘讯息,月黑之时,石坛上举行着对茅君的敬拜仪式。
如果能遇见天上的吴先生,或许他会询问我修炼丹砂的程度如何。

注释

玉佩:象征仙人的饰品。
碧霞裙:仙女的飘逸长裙。
刘郎:古代对仙人的称呼。
王子:可能也是仙人或尊贵者的代称。
吴夫子:指道教中的仙人吴刚。
丹砂:炼丹的重要原料,象征修炼和长生。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送王真人北上代刘宗师》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首句“玉佩丁东下界闻”,以清脆的玉佩声象征王真人的仙姿飘然而至,仿佛从天界降临。接下来,“天风吹动碧霞裙”进一步渲染了神仙的轻盈与仙气,暗示其来自云霄之上。

颔联“刘郎跨鹤游三岛,王子吹笙到五云”借用了刘晨、王质的典故,描述王真人如同刘晨那样乘鹤遨游于仙岛,或是王子吹笙引来祥云,展现了其超凡的旅程。颈联“洞府夜光传玉印,石坛月黑礼茅君”则描绘了王真人可能在神秘的洞府中传递仙印,或是在月黑之夜举行神圣的仪式,向茅君致敬。

尾联“若逢天上吴夫子,应问丹砂炼几分”表达了诗人对王真人炼丹成仙的期待和好奇,吴夫子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诗人询问他修炼丹药的程度,流露出对仙道的向往和对王真人修行成就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出对仙境的想象和对仙人修行的赞美,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万寿观

石林和月俯清流,一点红尘不许留。

青鸟岂传金母信,彩鸾应返玉皇楼。

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积香梢径路幽。

午夜鹤翻松顶露,道人睡觉满天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唐隐士袁宣墓

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

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

山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

厚夜肯教黄壤晓,悲风偏动夕阳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绝笔

胡柳陂中过,令人念战功。

兵交千骑没,血染一川红。

朱氏皆豚犬,唐家尽虎龙。

壮图成慷慨,掷剑向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西湖

有湖光处有山多,独此平坡玉一窝。

天下比来几西子,水中曾见百东坡。

不随巨浸熏为瘴,肯为飞廉鼓作波。

莫作无根潢潦看,两支流出万囷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