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海丰何令君(其二)

曾从噩渚挹芳尘,频捧鱼椷自海滨。

制锦化应移卉服,还珠恩已到鲛人。

花明讼案凫还集,吏散琴堂鹤转亲。

早晚治行徵第一,玺书伫看紫泥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日缵所作的《赠海丰何令君(其二)》。诗中描绘了对海丰何令君的赞美与敬意,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为官的清廉与政绩的卓著。

首联“曾从噩渚挹芳尘,频捧鱼椷自海滨”以“噩渚”和“海滨”为背景,暗示了何令君的出身或早期经历,以及他从基层一步步成长的过程。这里的“芳尘”和“鱼椷”都带有象征意义,前者比喻高尚的品德,后者可能指代初入仕途的谦逊态度。

颔联“制锦化应移卉服,还珠恩已到鲛人”运用了两个典故。制锦化用的是汉代苏武牧羊时,用羊毛织成锦衣的故事,象征着何令君治理有方,能够化育百姓,使地方风俗得以改善。还珠恩则源自古代传说,表示他的仁政深得民心,如同珍珠般珍贵的恩惠已经惠及百姓,特别是那些像鲛人一样生活在海边的人们。

颈联“花明讼案凫还集,吏散琴堂鹤转亲”进一步描绘了何令君治理下的和谐景象。花明讼案,意味着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如同花开一般美丽;凫还集,即野鸭归巢,象征秩序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吏散琴堂鹤转亲,则是说官员离开后,琴堂(可能指官署)变得宁静,鹤(象征高洁)更加亲近,形象地表现了官民关系的融洽。

尾联“早晚治行徵第一,玺书伫看紫泥新”表达了对何令君未来成就的期待与祝福。早晚治行徵第一,暗示他有望在政绩考核中名列前茅;玺书,古代帝王的诏书,这里用来形容期待他获得新的荣誉或任命,紫泥新则强调了这份荣誉的珍贵与新鲜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何令君从政经历、政绩及个人品质的描绘,表达了对其高度的赞赏与敬意,同时也寄托了对他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07)

韩日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李中丞自滇中致仕还里(其一)

简书重沐两朝恩,此日雄名八座尊。

拥传初归称大老,捧觞频祝到曾孙。

那堪白发随黄口,还有青山对绿樽。

蜡屐不愁无济胜,赐回灵寿杖犹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李中丞自滇中致仕还里(其二)

穆皇初载通朝籍,五十年来亦倦游。

从此鹓鸾辞殿陛,且教猿鹤领春秋。

宦成天地余双鬓,卜就菟裘老一丘。

世事悠悠何足问,不妨吾道已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李中丞自滇中致仕还里(其三)

新辞节钺谢櫜鞬,今日真成返故园。

攀卧此时滇父老,勋名千古楚王孙。

两朝赐履曾三仕,四世斑衣见一门。

从经馀年皆帝力,青山还拟答明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李中丞自滇中致仕还里(其四)

龙马精神海鹤姿,归来能倒故人卮。

饱谙世局休休好,乞得閒身事事宜。

静爱阶兰抽嫩蕊,暇看篱竹茁孙枝。

尚馀国恤难抛却,愁见三韩有战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