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八首(其六)

绵绵远道短长亭,死别生离几度经。

枯树何堪悲庾信,青山有幸葬刘伶。

花如常好诚妖物,人到多情见性灵。

柳折渭城高唱处,阳关奚忍把杯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杂感八首(其六)》由清代诗人缪赞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独特见解。

首联“绵绵远道短长亭,死别生离几度经”,以远行的道路和短亭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离合悲欢,无论是生死离别还是相聚分离,都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绵绵远道”与“短长亭”相对比,强调了人生旅途的漫长与短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颔联“枯树何堪悲庾信,青山有幸葬刘伶”,借用了历史人物庾信和刘伶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庾信在南朝时期被迫北上,晚年生活凄凉,他的故事让人感到悲凉;而刘伶则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饮酒著称,他的故事则带有一种豁达与洒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人生不同选择和结局的思考。

颈联“花如常好诚妖物,人到多情见性灵”,将自然界的花朵与人性的多情进行了对比。花朵的美丽常常被人们赞美,但诗人却将其比喻为“妖物”,暗示了美丽背后的复杂和诱惑。同时,诗人也通过“人到多情见性灵”这一句,表达了对人性中真挚情感的珍视,认为真正的感情能够反映出人的本质和心灵。

尾联“柳折渭城高唱处,阳关奚忍把杯听”,引用了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里,诗人将“渭城”与“阳关”作为分别的象征,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柳折”这一动作,既是对离别的直接描绘,也暗含了对友情和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人物和人生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友情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8)

缪赞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八首(其七)

家剩遗书读未能,敢伤落拓少人矜。

探怀自抱归真璞,旧事堪惭有味灯。

纵喜奇文宗八代,漫言慧业敌三乘。

心香一瓣酬诗史,静几推敲学定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杂感八首(其八)

当窗草长莫轻芟,新雨过亭绿映衫。

住我只须临水槛,看人常使饱风帆。

药能延寿宜多蓄,书不干私莫固缄。

堪笑丈夫无大志,愿成脉望判仙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别离叹

妾貌春前花,妾心岩畔石。

花好有荣枯,石坚难转易。

忆自别君日,窗前绣蝴蝶。

蝴蝶已成双,君犹客湘江。

湘江远莫见,绿鬓朱颜变。

不怨君不归,怨君与梦违。

形式: 古风

惊秋

飙风西陆来,落叶下庭树。

客子悲异乡,去去还复住。

塞鸿带远音,却向当头度。

把杯不忍听,三唱河梁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