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丹山

白水丹山何处看,清晖亭上一凭阑。

半空积翠三台近,万丈飞流五月寒。

仙女吹箫来洞口,山人采药出云端。

我身亦是邻峰鹤,来往相从总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净昱的《题丹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丹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句“白水丹山何处看”,开篇即以疑问引人入胜,仿佛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寻觅之旅,去探寻那白水与丹山交织的神秘之地。接着,“清晖亭上一凭阑”一句,将读者带至一个高处,通过“凭阑”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俯瞰万物的意境。

接下来的“半空积翠三台近,万丈飞流五月寒”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丹山的高峻与瀑布的壮观。翠绿的山峦在半空中汇聚,显得格外接近,而瀑布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即使是在炎热的五月,也给人一种清凉之感,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仙女吹箫来洞口,山人采药出云端”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引入了神话色彩,仙女与山人的形象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与神秘感。仙女吹箫,山人采药,这些场景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赋予了丹山以生命与活力。

最后,“我身亦是邻峰鹤,来往相从总不还”表达了诗人对丹山的深深眷恋与向往,仿佛自己也化身为一只邻峰的仙鹤,在这山水之间自由翱翔,不愿离去。这种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丹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1)

净昱(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借琴

桐梓年深半裂开,峄阳道士独怜才。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月中桂

霜风吹老桂婆娑,轮满旁枝长渐多。

万古秋香悬宇宙,一株晴影照山河。

云间衔子无黄鹤,天上看花有素娥。

折向人间应不识,九重清露湿鸣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客中除夕

瞬息光阴赴壑蛇,迟留此夕上天涯。

三更孤枕两年梦,四壁一灯千里家。

是处送穷惊爆竹,巡檐索笑看梅花。

明朝甲子颁新历,饮后屠苏莫叹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海云亭

目前多少古今情,尽在太湖湖上亭。

舸舰浮空云叶乱,属镂沈水浪花腥。

一杯潋滟吞云梦,数点苍茫认洞庭。

明日慧山曾有约,又携茶鼎汲清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