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二)

移舟泊江干,晚烟春树团。

同行懒归去,秉烛发高言。

沽酒招舟子,聊慰江上寒。

蓬窗时眺望,波平静不澜。

妓船管弦息,沙岸鸥鹭閒。

此心有法慧,何必谢尘缘。

梦入华虚境,驰驱大道安。

潮声惊夜半,疑是出山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云栖、虎跑寺的春日江畔之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思之深。首句“移舟泊江干”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舟行江面、停泊岸边的画面,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基调。接着,“晚烟春树团”一句,通过晚霞与春树的交融,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黄昏图景。

“同行懒归去,秉烛发高言”,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美景中流连忘返的情态,以及他们对生活哲理的探讨,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与智慧。随后,“沽酒招舟子,聊慰江上寒”则展现了诗人与舟子之间的和谐互动,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小确幸,通过饮酒来消解旅途的寒意,增添了几分生活的乐趣。

“蓬窗时眺望,波平静不澜”描绘了诗人倚窗远眺,江面波平如镜的景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内心平静的象征。接下来,“妓船管弦息,沙岸鸥鹭閒”则进一步渲染了江边的宁静氛围,妓船不再喧嚣,鸥鹭悠闲自得,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此心有法慧,何必谢尘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认为内心的智慧与宁静并不需要逃避尘世的纷扰,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最后,“梦入华虚境,驰驱大道安”则将这种感悟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暗示着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江畔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与友人的闲适生活,同时融入了深刻的哲思,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与内心的探索与感悟。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三)

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

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

数里越云岭,泉声何滔滔。

两山夹集树,高际拂凉飙。

三椽铺老屋,山僧先诛茅。

寻胜倚古井,汲泉野火烧。

传闻泉流出,并自李唐朝。

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须问,饮我热已浇。

碑摩东坡字,读之意亦消。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四)

鸡黍田家具,深林乐且住。

酡颜立茅檐,茶笋香处处。

有鸟忽呼归,我亦寻归路。

仄径出蚕丛,花港唤野渡。

买棹回峰前,好风为之御。

苏堤白沙堤,多少游人误。

香车络绎来,画船泛无数。

昨江今日湖,风景笑如故。

禅心与道心,至此一齐悟。

形式: 古风

用西洋法照象,诗以纪之

铸金象人物,后世易青丹。

丹青成容易,不若铸金难。

所以金能寿,画图偶尔传。

然犹有传者,良由致力全。

画家言画法,点睛越数年。

智竭神乃见,阿堵传笔先。

何来西域制,迩时成大观。

有水黝其色,瓶注秘不宣。

云是采仙药,合成费万钱。

天朗气亢爽,裙屐集喧阗。

红日当头朗,明镜睻目鲜。

彼镜摄此镜,容貌别嗤妍。

沃以涓滴水,气勿临风迁。

倏忽擘素纸,须眉呈宛然。

我来偶为此,形影化无端。

岂有精妙识,能达秋毫颠。

大都人工巧,不能夺上天。

吾闻药石性,不比金铁坚。

逾时性弛药,色亦化云烟。

嗟哉人寿世,百年空往还。

我象欲示后,何先我生湮。

难易分久暂,至理实无边。

海外多奇术,孰能逃圣言。

我相本非相,作此随俗缘。

家室识今吾,玩而老我焉。

若夫真面目,自来多不刊。

英姿来飒爽,瞻拜古衣冠。

形式: 古风

次韵复湘文观察寄示白芍药诗(其一)

新使声华驾沈珩,诗章何幸得投琼。

元君佳兴琉璃净,韩子仙宫格韵清。

昭质不知金带贵,冰心争说玉壶明。

富春山里春多少,夺得延春亭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