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为宋代诗人沈瀛所作,名《减字木兰花·其九》。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颇有深意。
“不如知止”四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知止"二字,是儒家思想中常见的一词,意味着知道适可而止,不贪婪,不过度。这里显现出诗人对世间纷扰万象保持一种超脱的心境。
"看尽世间无可喜"一句,更深化了这种淡然情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审视与冷静,认为世上的繁华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什么值得长久留恋的。
接下来的“心热生风”则是对前述淡然态度的一种内在心理描绘。"心热"指的是内心的烦躁与不安,而"生风"则是这种情绪所带来外在的动荡。这一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王老门前问仲通”一句,通过提及具体的人名和场景,使得诗意更加生动。"王老"可能指的是某位德高望重之士,而"问仲通"则可能是对友情或学问的探讨。这句展示了诗人对智慧交流的向往。
“六经如酒”一句,则是一种文化寄托。这里的"六经"通常指的是儒家经典,通过将其比作美酒,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享受之情。
紧接着,“一句中人仁者寿”则深化了这种文化内涵。"一句"可能暗示着某种至理名言,而"中人仁者寿"则是说,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份仁道的人,将会得到长久的福祉。
最后,“仁道伊何。要处还他静处多”两句,则是对上述“仁道”的进一步思考和表达。"伊何"是一种疑问之词,意味着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仁道;而"要处还他静处多"则是说,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要找到更多的宁静之所,以修炼这份仁道。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淡然超脱为基调,通过对世间万象的审视与内心情感的挣扎,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修养上的追求。诗中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丰富的情感,是一首集内省、哲理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