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其四)

周公作《礼乐》,谓矫世弊害。

秦皇焚《诗》、《书》,乃使民聋瞆。

宋祖设书馆,以礼罗措大。

吁嗟制艺兴,今亦五百载。

世儒习固然,老死不知悔。

精力疲丹铅,虚荣逐冠盖。

劳劳数行中,鼎鼎百年内。

束发受书始,即已缚杻械。

英雄尽人彀,帝王心始快。

岂知流寇乱,翻出耰锄辈。

诵经贼不避,清谈兵既溃。

儒生用口击,国势几中殆。

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三代学校亡,空使人材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黄遵宪创作,题为《杂感(其四)》,反映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黄遵宪,晚清时期著名诗人、外交家,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

诗中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周公制定礼乐以矫正世风弊害,到秦始皇焚毁《诗》、《书》以愚民,再到宋太祖设立书馆以礼贤下士,最后指出自科举制度兴起至今已逾五百年,世间的读书人往往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自拔。他们耗费大量精力于科举考试的技巧上,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真正的学问与道德修养。

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认为读书人过于拘泥于形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可能成为统治者操纵的工具。黄遵宪通过“诵经贼不避,清谈兵既溃”这一对比,揭示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危险,以及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无力感。

最后,诗人感慨于历史的循环与教训的缺失,指出三代时期的学校教育消失后,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这反映出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反思与对未来教育改革的期待。

整首诗以历史为镜,审视现实,体现了黄遵宪作为时代见证者的深邃洞察力和对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杂感(其五)

谓开明经科,所得学究耳。

谓开制策科,亦祇策士气。

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持较今世文,未易遽轩轾。

隋唐制科后,变法屡兴废。

同以文章名,均之等废契。

譬如探筹策,亦可得茂异。

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

所用非所习,祇以丛骂詈。

亦有高材生,各自矜爪觜。

袒汉夸考据,媚宋争义理。

彼此互是非,是非均一鄙。

茫茫宇宙间,万事等儿戏。

作诗一长吟,聊用自娱喜。

形式: 古风

哭张心谷士驹三首(其一)

匆匆事业了潮州,竟认潮州作首丘。

哀泣一家新故鬼,此邦与汝定何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哭张心谷士驹三首(其二)

半盂麦饭一垆香,终有人来拜墓堂。

只恨锦囊无剩稿,《广陵散》绝并琴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哭张心谷士驹三首(其三)

一队同游少年辈,两年零落九原多。

频频泪到心头滴,便恐明朝两鬓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