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谷谣为郡伯刘公赋

我服汶阳陇,穫彼麻与菽。

道逢拾穗人,轩眉行鼓腹。

问言何所钦,吾邦有仁牧。

濊泽若雨旸,庶徵协寒燠。

芃芃万宝登,穰穰三秋熟。

旧闻嘉禾名,今见嘉禾蔟。

一茎二三岐,多者至五六。

异亩荐周塍,合颖标唐箓。

惠露洒琼皋,条风披广麓。

上充德政符,下锡氓庶福。

不谓憔悴馀,欢声洽比屋。

我闻三叹言,地宝一何渥。

有渊不产珠,有田不产玉。

固知圣后心,所贵惟民谷。

愿以鲁史书,仰佐豳风祝。

昊贶感皇仁,流膏丰海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瑞谷谣》是明代诗人于慎行为其郡伯刘公所作,描绘了汶阳地区丰收的景象以及当地仁政带来的福祉。

首句“我服汶阳陇”,诗人亲自踏足汶阳的田野,引出对这片土地的观察和感慨。接着,“穫彼麻与菽”描述了农田中麻和豆的收获,展现了一幅丰饶的农耕画面。

“道逢拾穗人,轩眉行鼓腹”描绘了路遇拾穗者的场景,他们面带喜悦,饱食之后轻松前行,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富足与满足。

“问言何所钦,吾邦有仁牧”通过询问拾穗人,揭示了汶阳之所以繁荣的原因在于有一位仁慈的领导者,即郡伯刘公。

接下来的几句“濊泽若雨旸,庶徵协寒燠”、“芃芃万宝登,穰穰三秋熟”、“旧闻嘉禾名,今见嘉禾蔟”等,详细描绘了汶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的丰收景象,强调了仁政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惠露洒琼皋,条风披广麓”进一步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春风拂过山野的美丽景象,象征着仁政如甘霖般惠及百姓。

“上充德政符,下锡氓庶福”点明了仁政与民众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

最后,“不谓憔悴馀,欢声洽比屋”表达了即使在曾经贫困的岁月里,如今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展现了社会整体的繁荣与和谐。

“我闻三叹言,地宝一何渥”、“有渊不产珠,有田不产玉”、“固知圣后心,所贵惟民谷”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汶阳地区深厚底蕴和仁政之下的百姓幸福生活的赞叹,同时也强调了人民粮食的重要性。

“愿以鲁史书,仰佐豳风祝”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汶阳的繁荣景象记录下来,以供后世借鉴,同时祝愿汶阳如同古代豳地一样,永远繁荣昌盛。

“昊贶感皇仁,流膏丰海隩”则以天地的恩赐来赞美郡伯刘公的仁德,寓意他的仁政如同甘露一般,滋养了整个汶阳地区,使这里成为一片丰饶的土地。

整首诗通过对汶阳地区丰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仁政与百姓福祉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仁政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汶阳地区未来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题郑双峰先生乡贤卷册

谷口有逸民,秉耒在岩穴。

儒宗遁北海,牧伯钦高节。

二公世所师,岂伊青紫列。

谁者嗣流光,华胄栖东越。

握椠谢公车,服陇耽邮畷。

独行州里孚,笃谊神明彻。

生不采芹游,没从舍菜醊。

典礼旷无前,清芬耿不灭。

神报一何延,永锡钟遗厥。

亦有公衮褒,金书貤象阙。

种木百年阴,种德百年烈。

末俗徒皇皇,芳规胡不晰。

形式: 古风

题邵武丞郑公名宦传册

古者侯与卿,侐寝无遗迹。

桐乡一啬夫,至今有社稷。

民志谅难谐,德声允无斁。

邈哉邵武丞,乃与千秋匹。

蚤耽竹素编,暮随升斗檄。

十载和鸣琴,鸾凤栖枳棘。

折狱照覆盆,赋政悬尺籍。

老挂武夷冠,云卧仙岩碧。

犹馀棠树阴,清风满旧邑。

长吏备时烝,泽宫参侑食。

赤绂岂无人,伊谁分半席。

柳勒武功铭,韩记蓝田璧。

娄江笔如椽,亦永循良绩。

公真不负丞,是为黄绶式。

形式: 古风

纪梦二首(其一)

昔梦游阊阖,谒帝明光宫。

天衣冯玉几,顾笑回春风。

眷言苦行役,赐酒盈金钟。

飶芬满襟袖,色莹玻瓈空。

吸之不能半,已觉衰颜红。

洗爵再拜谢,幸免倾侧容。

小臣升斗器,既醉心怦忡。

沈湎岂不愉,无乃灾微躬。

大福谅不再,君恩既有终。

形式: 古风

纪梦二首(其二)

梦从化人游,虞我以奇巧。

平地疏清渠,中有萍与藻。

游鱼三五头,淫裔何鲜姣。

良无波涛惊,似有云气绕。

临流羡且观,不知床月皎。

记念在恍忽,踌蹰至天晓。

梦中幻已灭,寤言复何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