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岁罗浮几次过,分蓑曾共卧烟萝。
月明风细归槎静,隔岸时闻欸乃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刘毓之多次经过罗浮山的情景,以及他们共同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休息的悠闲画面。月光皎洁,微风轻拂,归舟静静地停泊,远处传来阵阵“欸乃”歌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切怀念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离愁别绪。整体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不详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凭高一望出氛埃,多少江山眼底开。
宇宙无穷双目短,不知何处是天台。
金山铁水晓霜寒,暂著鹑衣伴豸冠。
欲向江山消别恨,江山翻觉别君难。
小金山下暂维舟,同向诸天汗漫游。
回首唐虞千百载,春云一点太空浮。
谢病初从海上归,西湖还款我柴扉。
秋风恨不携君去,千仞冈头一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