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

兼旬洁蠲始夙兴,霁色润遍田渠塍。

壶天阁路十五里,已有凉樾来杉藤。

盘盘磴道左右折,舆夫交侧疑横肱。

琅如联吟客语笑,颲颲众谷相然应。

摄心直造万物表,莽苍但以一气凭。

对松山翠转面面,三天门壁穿层层。

俄看突压大山影,不知尽是屯云升。

云与全山浩呼噏,肤寸之绿皆云蒸。

半日?云出云上,一瞰万里山窗凭。

榑桑若木出檐际,大海积气青光承。

徂徕左翼作阶戺,万峰引带皆昆礽。

咫尺天经界垣座,于惟真宰念庶徵。

岁维大和雨旸若,更切育秀于黎烝。

是日云光缦绝顶,瑞匝齐鲁环荚登。

昔者周诗鲁詹颂,笺疏讵写高崚嶒。

后来李白杜甫辈,但取神秀仙灵称。

发育温仁体峻极,处处帝縡光华凝。

纯乎生意塞天地,职司教养宜战兢。

满山松籁奏金石,蔚蓝细写丹霞澄。

大块文章视人领,游圣门者谁能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翁方刚登泰山的所见所感。诗人清晨起身,沐浴在雨后洁净的阳光下,田间小路湿润,沿途杉藤夹道,凉意渐生。登山之路曲折盘旋,仿佛置身于仙境。琅琅笑声与山谷回响,心随景至,直抵万物之巅,感受到大自然的浩渺与生机。诗人感叹山势峻峭,云雾缭绕,如同天地间的壮观画卷。山顶之上,云海翻腾,日照万里,视野开阔。诗人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儒家教化理念相结合,赞美了天地赋予的养育之恩,以及松籁声中的金石之音和蓝天白云下的宁静。最后,诗人认为只有深入理解并体验这种宏大气象,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翁方刚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收录诗词(41)

翁方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诸友小沧浪作(其一)

种菱占半郭,与人阅三庚。

去年亦兹日,惓言镜槛凭。

微我二三子,孰偕鸥鹭盟。

襟摇半峰影,桨划疏蒲声。

北来风云思,南话江湖并。

中通莲气味,静喻山性情。

岂必蹇处士,始题海右亭。

尽得七桥势,以挈千厓青。

形式: 古风

同诸友小沧浪作(其二)

二年四序周,风雪月晨夕。

各有领要处,独未雨景得。

一角犹斜阳,千峰变水墨。

圆荷不受濡,此响乃真碧。

一洗明镜空,谁算秋影积。

千珠前梦悟,仍是明月滴。

渊乎文字禅,收之坐趺息。

归向石帆叩,相与观定力。

形式: 古风

黄文节草书太白忆旧游诗卷

鱼子笺纸追零陵,墨禅输此有发僧。

石郎戎州观落笔,张通何似李展能。

歌罗驿舍一觉梦,《竹枝》三叠鹃啼应。

摩围峰下寂无物,幻作怪石缠枯藤。

平生独立万物表,岂有迹象侔超腾。

电掣飙回摄以息,阴帅阳霅夫谁徵。

咫尺神灵雷雨至,处处回向真源凭。

钱穆父言久弥笃,丰人翁赋聒可憎。

华阳楼入补庵鉴,彭泽园拟光禄丞。

吾尝手披祝老记,精楷不比痴冻蝇。

尔日来观目为眩,亦拟草势心兢兢。

折钗屋漏岂二义,科斗籀篆原相承。

不胶于心不名技,尚恐祝老非其朋。

三年匡庐我梦想,太白吟处云锦层。

谷园书屋索恍忽,夜夜挑尽东轩镫。

瓣香私淑吾岂敢,一波一策皆矩绳。

西江归来又四载,晤此真面寒崚嶒。

石田可耕海可钓,虬螭骖驾云涛乘。

始来吾斋寻宿诺,木犀香泛茶瓯蒸。

黄龙山中三昧出,银河飞瀑禅窗凭。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礼烈亲王克勒马图歌

天东日出大海红,五色云挂扶桑弓。

乐府谁歌迣万里,天马真见来从东。

礼王昔阶大贝勒,屡以克捷宣肤公。

叶赫乌拉万部众,群瞻威烈挚且雄。

紫云夹日近翊卫,一家合德襄丹衷。

恭闻所乘克勒马,摧坚陷锐皆当冲。

萨尔浒山第一战,从古无此神奇功。

明师一蹶遂弗振,二十万歼五日中。

此马尔时倍趫捷,出入厓隒千万重。

每闻鼓鼙迅喷鬣,嘶起涛濑回长松。

至今轩皇教战处,涧谷啸舞犹呼风。

时无画者今补画,枣骝色异尾与騣。

腹间旋毛鳞甲动,耳夹肉角筋垂虹。

山前人指洗创处,自跑圣水春融融。

其高七尺修丈咫,想像精异还为龙。

长洲汪琬为作传,传后系语如褒忠。

方召周诗无异驷,徒咏修广联车攻。

曹韩之画杜甫引,曾何伟迹来花骢。

此马得遭此际会,是乃月驭星精从。

纸上熊熊气起立,俄顷蹴踏凌千峰。

国家得天厚元气,人物笃起天所钟。

宗亲有王峙桢干,王有神骏留奇踪。

谱入奎章庆隆舞,陋彼六骏唐石砻。

诗成敢试点笔响,恐近瘦骨敲青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