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叹

六月征广徭,涂埃千丈高。

渡水波沸骨,登山汗流刀。

豺虎攫疲马,荆棘破长櫜。

贼来多如云,石洞穿千嶅。

铁甲日晒火,大旗烟涨涛。

恶溪塞断骨,乱砾纷流膏。

前年过流沙,苦寒脱鬓毛。

风裂壮士冑,雪积将军旄。

人生莫作军,寒暑相战鏖。

人生莫作军,性命如蓬蒿。

君王方神武,狐鼠何足薅。

但愿四郊静,微躯敢辞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征夫叹》,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士兵征战的艰苦生活和内心深处的哀叹。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化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与残酷。

“六月征广徭,涂埃千丈高。” 开篇即点明征兵季节与行军之艰难,尘土飞扬,道路漫长,预示着征途的艰辛。

“渡水波沸骨,登山汗流刀。”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军途中面临的自然险阻,渡水时波涛汹涌,仿佛连骨头都在颤抖;登山时汗水如雨,仿佛刀割般疼痛。

“豺虎攫疲马,荆棘破长櫜。” 描绘了战场上的危险,野兽袭击疲惫的战马,荆棘划破士兵的装备,凸显出战争环境的险恶。

“贼来多如云,石洞穿千嶅。” 以“贼来多如云”形容敌人的众多,仿佛乌云压顶,难以抵挡;“石洞穿千嶅”则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岩石被炮火穿透,山峰被战火侵蚀。

“铁甲日晒火,大旗烟涨涛。” 再次强调了战场的酷热与战火的猛烈,铁甲在烈日下如同燃烧,大旗在烟雾中翻滚,如同海浪。

“恶溪塞断骨,乱砾纷流膏。” 描述了战场上的血腥与死亡,恶臭的溪流堵塞了士兵的骨骼,乱石中流淌着鲜血。

“前年过流沙,苦寒脱鬓毛。” 回忆起前年的征战经历,面对极端寒冷的气候,士兵的鬓发都脱落了。

“风裂壮士冑,雪积将军旄。” 描述了更为严酷的天气条件,强风撕裂壮士的头盔,大雪覆盖将军的旗帜。

“人生莫作军,寒暑相战鏖。” 表达了对战争生活的厌恶,认为人生不应如此在严寒与酷暑中相互争斗。

“人生莫作军,性命如蓬蒿。” 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将士兵的生命比作随风飘荡的野草,脆弱且易逝。

“君王方神武,狐鼠何足薅。” 转而批评君主的决策,认为他们所展现的神武不足以让士兵们舍命效忠,将敌人比作狡猾的狐狸和老鼠。

“但愿四郊静,微躯敢辞劳。” 最后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国家能够安定,即使自己愿意承受劳苦,也不愿再经历战争的苦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身心折磨,以及对和平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春怀

连阴如病醒,耿耿乍离索。

钟疏山馆静,花落春衣薄。

清心近懒率,壮事成寂寞。

卧看古木枝,幽鸟午频啄。

形式: 古风

夜坐二首(其一)

月入暑未解,夜久凉始归。

山月升渐高,照见幽人衣。

幽人行未已,月亦转墙西。

形式: 古风

夜坐二首(其二)

云行树阴薄,风过树阴敧。

云风清弄夜,政尔无人知。

惟闻墙根水,泠泠下幽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閒居燕坐望城隅李花

春晴满天地,我独了一室。

得欣或暂时,积念动弥日。

遥花洗宿润,姝静耿独立。

日光照素服,玉气起数尺。

纷纷看花人,车马共朝夕。

幽意当谁言,微风断城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