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义庄北上

元昊有事日,尊公在西陲。

有谋者三人,负气不受羁。

薄游塞上观,经略能自期。

长啸示已志,赋就崆峒诗。

欲献耻自售,不献无由知。

于焉砻大石,铁笔写其词。

壮夫拽以行,三人哭相随。

尊公忽有闻,惊问何其奇。

召之与相见,欲用还踌躇。

一人虽肯留,两人竟西驰。

尊公恐失士,亟令急骑追。

追之不复返,昊也倚为师。

家属在随州,官司重羁縻。

一朝遣间谍,矫诏来释之。

作乐笑迎去,吾曹被其绐。

连兵十余年,职此两人为。

兹事载杂籍,将信还将疑。

君行遇西士,为我问当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范义庄北上时的复杂情势和背后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先,诗开篇即点明了背景,元昊(此处指代辽金元等北方政权)兴兵之时,范义庄的祖父正驻守在西部边疆。这不仅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也暗示了范家与边防事务的紧密联系。

接着,诗人描述了范义庄在边塞的游历经历,他不仅观察边防形势,更有着自己的战略构想。长啸示志,赋诗崆峒,展现了范义庄的豪情壮志和对边防事业的热忱。然而,他面对献策与否的抉择,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尊重和对权力的审慎态度。

诗中提到的“大石”和“铁笔”,象征着范义庄的决心和意志,他决心将自己的理念和策略刻印在历史的石碑上。这一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也强化了范义庄作为一位坚定的边防将领的形象。

随后,诗中描绘了范义庄与祖父的互动,祖父的惊讶、询问、犹豫以及最终的决定,反映了家族内部对于范义庄战略的考量和情感的纠葛。特别是当祖父得知范义庄的两位同僚选择西驰,而范义庄却留在身边时,表现出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忠诚的重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家属在随州,官司重羁縻”一句,揭示了范义庄家庭生活的另一面,以及官府对他及其家族的复杂关系。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深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性。

最后,诗中提到范义庄北上的途中遇到了西士,并请求对方询问当时的情况,这一情节既是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也是对范义庄北上行动意义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范义庄及其家族在边防事务中的角色、决策过程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同时也反映了明代边防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多维面貌。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分得钱塘候潮送客还温州

钱塘江流平似掌,云散海门潮未上。

村鸡啼遍四郊声,淡月疏星尚微朗。

帆樯满目纷如麻,候潮同坐江头沙。

近郭钟声识僧寺,隔江灯影是谁家。

众中有客相依并,访我里居兼问姓。

自言家住乐清邑,从小读书期待聘。

先君旧日事文皇,朝朝暮暮趋明光。

画笔当朝推第一,房山北苑皆寻常。

内外交游多俊杰,老大逢人犹折节。

一朝仕路各东西,两地书邮俱断绝。

当时一人最知己,道义忘形是君子。

年来宦寓在昆山,曾致缄书托双鲤。

囊琴载鹤遥相过,旧情不减新情多。

花前对酒频教醉,月底谈诗屡听歌。

倾倒离怀将一月,上道南还天正热。

众山拱揖俯临吴,一水迢遥曲通浙。

苏杭相去五日程,野花啼鸟如来迎。

前宵梦断松陵驿,昨日帆过槜李城。

夜来栖泊依林樾,醉沐江风洒毛发。

乡心一片不容眠,早起候潮将晓发。

须臾语罢潮已来,舟船尽向江心开。

行到江南望江北,欲付相思潮寄回。

形式: 古风

庐墓儿

神塘山阳敬亭北,三尺高坟土花涩。

戚容满面谁家儿,向客未言先掩泣。

自言生身才八月,黄口呱呱流乳汁。

可怜儿父在鬼簿,催赴泉台趋令急。

此时阿母方始嫁,绿鬓红颜踰二十。

一朝忽作未亡人,无意独生判绝粒。

哭夫横抱似夫儿,夫业有儿还可葺。

茹悲饮恨度朝暮,鸾镜凤钗都什袭。

澜翻刘向列女传,手写共姜诗暗习。

寒灯不厌剪刀冷,暑夜勤将麻缕缉。

共嘲壮夫既夭折,弱稚那能保成立。

朱门众子多下流,况尔寡妻何所及。

母志坚持肯少动,覆水难收终要拾。

八龄即遣就外傅,发绾双鬟驱负笈。

束修累岁力经营,笔札随时苦供给。

三餐同咬菜根饭,井臼甘劳爨躬执。

叮咛告诫言满耳,一日辛酸几回集。

从此操危又虑深,幸尔成人在乡邑。

母能守节儿读书,欢若卑官转崇级。

百年光景等须臾,思报慈恩心汲汲。

谁知此念竟虚负,母命云殂断呼吸。

吁天叩地了莫闻,猛欲下从无路入。

空将两眼带血泪,洒浸松根土痕湿。

田间来取蓼与荼,覆得新庵大如笠。

海枯石烂系哀思,何日何年忘郁悒。

我闻此言亦凄惨,下马坟前频慰揖。

为儿作歌儿谓谁,关西孙子其名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松竹篇

徂徕之山山有灵,四时秀气阴冥冥。

中产古松高百尺,头角怪异非凡形。

逢时开花吐香雪,一寸坚心一方铁。

严霜烈日不改颜,风雨惟闻声激切。

梦中肯上丁公腹,浪游之封徒自辱。

养成良药在深根,要与苍生济茕独。

平生知己独此君,此君乃是虚心人。

直节略施何晏粉,清标不污元规尘。

般倕伶伦俱未来,相逢尽说非良材。

谁知老天有深意,暗施雨露加滋培。

一朝使者轺车动,有司取赴明廷贡。

自缘生长草莱中,不是朝家迟尔用。

形式: 古风

姚江草堂

草堂旧在姚江浒,门对清流列环堵。

明窗净几似仙家,中有佳人服勤苦。

养高懒去干州县,十载将心攻笔砚。

兴来不赋散人歌,闲时只读功臣传。

珠玑文绣撑心胸,袖携长策朝重瞳。

丹墀独对五千字,群英谁敢争前锋。

长安陌上恩荣日,从此金门遂通籍。

青春衣绣入乌台,寒郤当年读书席。

客边日夜长相思,别来庭树生孙枝。

清泉白石画中景,凉风疏雨灯前诗。

有时高望添惆怅,梦魂飞到姚江上。

千树桃花几度红,半庭芳草元无恙。

去年怀归奏明主,晓叩天阍听天语。

鉴湖赐与贺知章,一棹南还特相许。

啸歌重上江边堂,藤花落地莓苔香。

纱帽笼头作堂主,坐令蓬荜增辉光。

寻踪访旧多零落,只有青山宛如昨。

虽云田野久荒芜,且喜松篁未萧索。

未归长忆故园春,到得家来兴已分。

不为草堂无乐趣,此心一饭敢忘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