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食鸡头有怀万元亨沈德远林子长横塘三主人(其一)

秋风一熟平湖芡,满市明珠如土贱。

昔也兼名鸿雁头,今兹始识胡孙面。

应须我辈剩著语,会有后人来作传。

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咽。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秋风吹熟了湖中的芡实,满城的明珠像泥土般廉价。
过去它们以鸿雁头的美名流传,如今才初次见识胡孙的真容。
应当由我们这些人留下话语,未来定有后来人为此书写传记。
横塘的地主总是热衷于好事,但它们踏水而过的声音只在空山回荡。

注释

熟:指芡实成熟。
明珠:比喻芡实,珍贵之物。
鸿雁头:可能指芡实形状或品质出众,曾被比喻为鸿雁头部。
胡孙:古代对猕猴的别称,这里可能象征新的品种或事物。
剩著语:留下的话语,指留下历史记录。
凌波:形容动物或人踏水而行。
空山咽:形容声音在空旷的山中回荡。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天湖中的芡实丰收,满城的芡实如同明珠般廉价,引发诗人对往昔与朋友元亨、沈德远、林子长共赏美食时光的回忆。他们曾将芡实视为珍贵,如今诗人感叹物是人非,芡实不再稀罕,而自己和朋友们的名声或许也将被后人淡忘。诗人虞俦以横塘三主人自比,暗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品味,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咽”则寓言般地写出了他们虽已离去,但美好的记忆仍如水波荡漾,回响在空寂的山间。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宋诗的韵味。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食鸡头有怀万元亨沈德远林子长横塘三主人(其二)

年丰岂特菱莲芡,米价新来如许贱。

不孤后稷由已思,谁作颜回忍饥面。

清朝已拜富民侯,太史莫书循吏传。

我今何事不归田,豆饭芋魁甘得咽。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喜雨呈太守

精祷能令天意回,猖狂旱魃敢为灾。

龙眠熟处雷呼觉,蚁战酣时雨趁来。

耕父荷锄歌召杜,腐儒秉笔愧邹枚。

太平知有三登象,从此官租不费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晴(其二)

洞中龙亦詟先声,韬敛云阴放日明。

久雨也知田父苦,十分端为使君晴。

但令渤海捐刀剑,不用天河洗甲兵。

昨夜铃斋诗欲就,鬼神闻已泣蒲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晴(其一)

黄堂通夕听檐声,去谒灵湫及未明。

画鹢破寒收宿霭,老龙擎日献新晴。

何须厌胜驱黄帽,况复精诚却卫兵。

尽道使君能抚字,归途争看古阳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