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桐君四首(其三)

灯下文犹草,宵中馆已捐。

有生终是化,无疾即为仙。

胤子来千里,归舟动隔年。

知君丈夫志,不死女儿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挽张桐君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哀悼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张桐君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灯下文犹草”,描绘了逝者生前勤奋写作的情景,即使在夜晚,也依然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仿佛还在草稿上挥洒着才思。这既是对逝者文学才华的赞美,也是对其不懈追求精神的颂扬。

“宵中馆已捐”则暗示了逝者的离世,馆舍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连时间都为之静止,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哀伤和不舍。

“有生终是化,无疾即为仙”这两句,既是对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也是对逝者的一种超脱境界的想象。生命终将归于尘土,但若能无疾而终,或许就能像仙人一般,超越生死的束缚,达到心灵的永恒。

“胤子来千里,归舟动隔年”则表达了对逝者后人的思念以及对逝者离世之痛的描述。胤子(后代)从千里之外赶来,却只能在心中默默哀悼,归舟的启程被时间的隔阂所阻,象征着无法弥补的遗憾和距离。

最后一句“知君丈夫志,不死女儿边”是对逝者人格的肯定和赞扬。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逝者仍坚守着男儿的气节,没有选择在女性的柔弱面前屈服,而是以坚强的意志面对死亡,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挽张桐君四首(其四)

交君兄与弟,并是廿年前。

五岭非深阻,双棺乃后先。

长途号白马,中夜泣啼鹃。

恸绝南州客,贫无絮酒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彭艾庵流漳州

东郊此别莫销魂,千里闽中路易言。

老泪数行唯母在,馀生一日是君恩。

往来潮水通双鲤,去住云山隔断猿。

到日枫亭秋渐近,荔支红处似家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怀王阮亭兼索其南海集

酷似高人王右丞,在官萧散意如冰。

时名兄弟堪方驾,家学文章是一灯。

沧海乘槎曾独到,越山怀古记同登。

南来新咏多如许,纸贵衡阳写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甘衷素小影

青松白石不沾尘,野服科头意自真。

一坐空山非易得,十年南北倦游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