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王阮亭兼索其南海集

酷似高人王右丞,在官萧散意如冰。

时名兄弟堪方驾,家学文章是一灯。

沧海乘槎曾独到,越山怀古记同登。

南来新咏多如许,纸贵衡阳写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对明代诗人王阮亭的深情寄怀之作,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对王阮亭人格魅力、文学成就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赞赏。

首先,“酷似高人王右丞”一句,将王阮亭比作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暗示了王阮亭在品格和艺术上的高洁与超凡脱俗。接着,“在官萧散意如冰”描绘了王阮亭即便身处官场,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冷与淡泊,不为世俗所染。

“时名兄弟堪方驾”则赞美了王阮亭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并驾齐驱,共同在文坛上留下辉煌的足迹。“家学文章是一灯”,强调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王阮亭个人文学成就的光芒,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的前行之路。

“沧海乘槎曾独到,越山怀古记同登”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王阮亭游历四方、探寻历史遗迹的敬佩之情。其中,“沧海乘槎”源自《博物志》,形容王阮亭的远游精神;“越山怀古”则指他追思古代英雄豪杰,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情感共鸣。

最后,“南来新咏多如许,纸贵衡阳写未能”以王阮亭南来的作品丰富、广受欢迎为喻,说明他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甚至导致纸张在衡阳等地供不应求,难以满足需求。这不仅体现了王阮亭诗歌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渴求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阮亭个人品质、文学成就及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文坛巨匠的深切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陈恭尹对友情、文化传承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题甘衷素小影

青松白石不沾尘,野服科头意自真。

一坐空山非易得,十年南北倦游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续王础尘少莱子歌为屈翁山寿

老莱子有五色衣,少莱子有五色笔。

衣舞班斓有尽时,笔飞青简无穷日。

每常中夜起鸡声,亦曾草檄母窥屏。

子年六十母九十,母头全白子全青。

阶前幼稚立四五,长者能文少者语。

人生快意岂在多,莫惜堆盘献鸡黍。

君不见叔皮避地河西居,王命论成还著书。

汉家纪传定义例,作者何必皆石渠。

平津六十初应诏,再至太常方见召。

奇才伟貌众所推,得君何必皆年少。

君家有书非野史,碧血荧荧光透纸。

笔端生气万古存,君与人人皆不死。

少莱子,老布衣,世上好恶多是非。

三闾之后若无子,日月谁与争光辉。

请簪此笔立殿陛,可以上报三春晖。

形式: 古风

庚午九日歌和础兄

前年九日登高回,月入南斗光徘徊。

今年九日西风急,昨夜斗中月仍入。

上天垂象每若斯,安用樽前百忧集。

斗杓如柄挹银河,酌河为酒未言多。

今年九日且已过,明年九日当如何,请酌大斗还高歌。

形式: 古风

送李孝先之蕲州扶其先大夫相如先生旅榇归粤三首(其一)

滇楚千峰断,当年立马看。

那堪亡国泪,还洒故人棺。

彭蠡扁舟小,淩江素旐寒。

首丘凭孺子,辛苦涉惊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