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史九首(其三)

天地一虚器,所寄在斯人。

人能主天地,岂不贵我身。

嗟哉嵇阮辈,酒乡为隐沦。

朝醉既及暮,暮醉还及晨。

裸饮或称达,丧□乃名真。

独善谅非计,况此国与民。

被发祭伊川,岂不在诸臣。

平阳有馀恨,千载同悲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历史的视角,探讨了个体与宇宙、国家、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与责任。

首句“天地一虚器,所寄在斯人”,将天地比作虚空的容器,强调了人类作为承载者的重要性。接着,“人能主天地,岂不贵我身”提出人类有能力主导天地,因此自身价值不可估量,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和价值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嗟哉嵇阮辈,酒乡为隐沦。朝醉既及暮,暮醉还及晨”描绘了嵇康、阮籍等魏晋名士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这种逃避现实、消极避世态度的批判。通过“裸饮或称达,丧□乃名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荒谬性,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实不应是通过逃避来实现的。

“独善谅非计,况此国与民”则从个人修养转向对国家和民众的责任感,指出仅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并非良策,更应关注国家和民众的福祉。最后,“被发祭伊川,岂不在诸臣”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周公旦(伊川)的敬仰,认为他们应当成为大臣们的榜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平阳有馀恨,千载同悲辛”以平阳公主为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以及对后世同样面临困境的人们的同情。整首诗通过对比、讽刺和呼吁,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晋史九首(其四)

蛰龙卧沧渊,瑞凤栖蓬海。

悠悠接舆歌,千古消光彩。

出处酌其宜,勿为世所骇。

预人家国事,此身固有在。

嗣宗济世心,无为著达庄。

叔夜明养生,东市援琴伤。

一出与一处,徒能决籓墙。

淳风竟不返,二子俱亡羊。

汲郡苏门山,其人游何乡?

我欲振奇翮,碧宇追翱翔。

形式: 古风

读晋史九首(其五)

高平释时论,鲁褒钱神篇。

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

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

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

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

形式: 古风

读晋史九首(其六)

江左二百年,立国初何恃。

中夜荒鸡鸣,天地皆英气。

枕戈刘越石,击楫祖士稚。

如此中原间,端能了公事。

局促并豫州,奇功中道坠。

呜呼二豪雄,本为宗社计。

异类禽兽心,推议谅非意。

石死固可哀,稚则吾何议。

徒怀墟墓间,还念金行祀。

谁令若思来,后代常歔欷。

形式: 古风

读晋史九首(其七)

两贤不相厄,王庾乃如斯。

天步政多艰,此岂私愤时。

东山谢安石,造次威凤仪。

三贤抱宏器,继出相等夷。

风流文雅尽,同惟世所推。

但恨立朝间,典礼殊未施。

玄谈竟浇俗,逆臣终乱阶。

汤武肇王业,伊周垂纲维。

桓景彰伯道,管晏横要规。

古人不作远,所立百世师。

奈何民具瞻,退食徒委蛇。

卜世固天定,欲责当谁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