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永思堂三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失去双亲后的深深哀思和怀念。首句“一自双亲逝”,直接点出主题,流露出对亲人的永久怀念。接下来的“孤怀每自伤”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常常因思念而自我感伤。
“恍疑闻謦欬,犹似见羹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仿佛还能听到父母的轻声细语(謦欬),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在餐桌上(羹墙),生动地展现出对亡者的深深思念。这里的细节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
“厚禄嗟何及,遗言敢暂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更好地孝顺双亲的遗憾,以及对父母临终遗言的铭记不忘,体现了儒家孝道的伦理观念。
最后两句“番湖东去水,不似此情长”以景结情,番湖的流水虽然东流不息,但其绵长之情却比不上诗人对父母无尽的思念之情,寓情于景,深化了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