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后一日奉东邑节孝姓氏总牌入祠,赋诗落成

两仪分乾坤,阴阳至理存。

生而为夫妇,肇始重人伦。

常变不逾节,死生安足论。

所以性天在,海陬协平均。

为妇全其节,为女孝于亲。

捐躯临患难,就义得归真。

我长苕霅间,趋庭时有闻。

阐幽扬毅魄,发显表贞魂。

烽火十数载,姓氏忽焉泯。

太岁在癸酉,招我有白云。

片片起古洞,道义为之根。

善哉顺地道,雅与德为邻。

惜历红羊劫,名半萎灰尘。

父母斯土者,臭味幸同群。

遗轶承残简,耆老徵献文。

隋宋迄今日,千百会纷纭。

曰贞烈节孝,大书列四门。

仅以贤寿著,未敢与明禋。

我作姓氏考,体例藉披陈。

次年一阳至,享祀升苾芬。

刲羊中堂屋,神兮降悽焄。

父老乐皞皞,妇孺话欣欣。

仪成礼未毕,有客情致殷。

叹自兵乱后,大义多沈湮。

夫妇之道苦,阴霾阳不振。

或以中道绝,或以末路分。

志气浸浇薄,非皆由贱贫。

廉耻丧习惯,非皆忘旧恩。

怛然闻斯语,使我额蹙频。

秉彝好懿德,善良今其熏。

敬为叙此意,敢告未亡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长至后一日奉东邑节孝姓氏总牌入祠,赋诗落成》是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表达了对节孝妇女的崇敬之情。诗中赞扬了女性在面对生死、患难时的坚韧与忠诚,以及她们在家庭伦理中的角色和贡献。诗中提到的“两仪分乾坤,阴阳至理存”体现了自然与道德法则的和谐统一,强调了男女在社会中的互补与平衡。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背景下的不幸,如“烽火十数载,姓氏忽焉泯”,反映了战争年代的动荡与人性的悲剧。同时,诗人也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珍视传统美德,尤其是“贞烈节孝”的精神,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诗人在“敬为叙此意,敢告未亡人”一句中,表达了对已故女性的怀念与敬仰,并希望这种美德能够传承下去,激励后人。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去东阳留别诸友用洛翘韵

阳生冬至又来春,遽唱骊歌拂袖尘。

飞雁搏沙原小聚,鸣莺求友听常新。

山林迎送偏劳我,翰墨因缘大快人。

临别开尊无限意,顿教佳酿失芳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留别李春皋阁学(其一)

秀气何年毓木香,士林争仰鲁灵光。

将周甲子琼林宴,早到公卿弟子行。

坐对孔山乔葛远,学习婺派吕朱长。

回头卅馀年前事,半入篇章人不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留别李春皋阁学(其二)

鲰生何幸接光仪,两载追随遇亦奇。

华衮褒成先子赞,师门介我校官诗。

一庭花树春秋好,满郭云山来往宜。

此日阶前辞别去,敢云问道已嫌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师竹属孔生绘雪中山水赠行,因名消寒归去图,系以诗

一天风雪里,归去是今朝。

送客诗初就,推篷冻未销。

连年云洞话,三折富春潮。

清白留图画,斯人不可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