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

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

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冷的声音,离家的人在清晨的思绪中被惊醒。
酒醒后竹席感到阵阵凉意,夏衣在急促的风中显得格外轻薄。
睡倦了醒来,从幽梦中解脱,心中无事更增添了对远方的思念。
有谁能同情这独自倚靠枕头的人,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斜月照亮了房间。

注释

竹露:竹叶上的露水。
离人:离开家乡的人。
晓思:早晨的思绪。
惊:被惊醒。
酒醒:酒后清醒。
秋簟:秋天用的竹席,这里指代凉席。
冷:凉意。
风急:风势猛烈。
夏衣轻:夏天的衣服因风而感觉轻飘。
寝倦:困倦后醒来。
解:脱离。
幽梦:深沉的梦境。
虑闲:心无杂念,悠闲。
添:增加。
远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谁怜:谁来同情。
独欹枕:独自倚靠在枕头上。
斜月:倾斜的月亮,通常指夜深或黎明时的月光。
透窗明: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月光明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晚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秋时节的萧索气氛和诗人的孤独情怀。

"竹露滴寒声"一句,以细腻之笔描绘出竹叶间露珠滴落的声音,既传达了自然界的清冷,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凉意。"离人晓思惊"则表达了诗人在清晨醒来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惊觉。

"酒醒秋簟冷"一句,以饮酒后酒醒的场景,烘托出秋天的寒冷,亦映照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风急夏衣轻"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秋风的凛冽,即便是夏日之衣也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寝倦解幽梦"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疲惫中醒来,解开了一个又一个模糊不清的梦境。"虑闲添远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它如同秋夜里的长风,不断地吹拂着心田。

"谁怜独欹枕"一句,通过对枕头的孤独状态发问,表达出诗人渴望得到他人的怜悯与理解。最后的"斜月透窗明"则以清朗的月光穿过窗棂,映照在诗人的床前,增添了一份凄凉之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晚宴湘亭

晚日宴清湘,晴空走艳阳。

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

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

甘心出童羖,须一尽时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梦昔时

閒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

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

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欲曙

江堤阅暗流,漏鼓急残筹。

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鹤媒华表上,?鵊柳枝头。

不为来趋府,何因欲曙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

蕊珠宫殿经微雨,草树无尘耀眼光。

白日当空天气暖,好风飘树柳阴凉。

蜂怜宿露攒芳久,燕得新泥拂户忙。

时节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谢忆诸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