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寒雨中的月夜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的前两句“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时间点在中秋节,但偏偏下起了寒冷的细雨,而这雨声却是“不可闻”的,这里的“听觉”感受与常人不同,可能是在寂静的夜晚,即便是细微的声音也变得难以察觉。
接着两句“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则是对景象的描绘。这里的“如练如霜”指的是雨丝纷飞,如同刀割般锋利,也像霜雪一样覆盖着大地,而这些都发生在“何处”,诗人似乎在追寻这细雨与霜雪的踪迹。后面“吴山越水万重云”的描述则是对江南特有景色的描写,吴山指的是苏州一带的山脉,越水即钱塘江,上面的“万重云”则营造出一种深远、迷离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观察的能力,更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孤寂,仿佛在这寒冷而又静谧的夜晚中,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如同外界一般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与感慨之中。
不详
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
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登岩背山河,立石秋风里。
隐见浙江涛,一尺东沟水。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长忆紫溪春欲尽,千岩交映水回斜。
岩空水满溪自紫,水态更笼南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