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

路迥萦纡行木杪,脚力穷时山更好。

苦吟转觉嘉句悭,远望方知众山小。

登临自昔知几人,留题石暗苍苔新。

吁嗟开辟岁时久,名字湮没多无闻。

细观天地无穷极,百岁浮生真一息。

少和灵运纵垂名,俯仰之间亦陈迹。

何如大人能达观,古今等视犹晨昏。

朝菌灵芝皆死尔,彼有修短何足言。

往来盘薄何为者,祇为幽怀未渠舍。

凭阑一览万境空,辙迹何须遍天下。

形式: 古风

翻译

道路漫长曲折延伸至树梢,当脚步疲惫时,山景更显优美。
苦心推敲诗篇,却觉得佳句难得,远眺才察觉众山渺小。
自古以来,登高望远者能有几人,他们在石上留下的题字已被青苔覆盖。
感叹时光悠久,许多人的姓名已淹没无闻。
仔细观察天地无边无际,百年人生不过一瞬。
年轻时即使与谢灵运齐名,但转眼间也成了过去。
何如能有豁达之人,看待古今如看待早晚更迭。
朝菌和灵芝虽有寿命长短,但这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们为何不断徘徊,只因内心深处的情感难以放下。
倚栏远眺,万物皆空,何必追寻世界的每个角落。

注释

路迥:道路遥远。
萦纡:弯曲环绕。
木杪:树梢。
脚力:体力。
穷时:疲惫时。
山更好:景色更美。
苦吟:苦心作诗。
嘉句:佳句。
悭:难得。
远望:远眺。
众山小:众山显得渺小。
登临:登山临水。
昔:过去。
多无闻:很少被提及。
细观:仔细观察。
无穷极:无边无际。
浮生:短暂人生。
少和灵运:年轻时与灵运相比。
俯仰之间:转眼间。
陈迹:过去的事迹。
大人:豁达的人。
等视:同等看待。
晨昏:早晚。
朝菌:朝生暮死的小虫。
灵芝:比喻长寿。
修短:寿命长短。
盘薄:徘徊。
幽怀:内心深处的情感。
渠舍:放下。
凭阑:倚靠栏杆。
万境空:万物皆空。
辙迹:足迹。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斗南的《白石山》描绘了登山者的旅程与感悟。首句“路迥萦纡行木杪”展现了山路蜿蜒曲折,仿佛行走在树梢之上,给人以高远之感。接着,“脚力穷时山更好”表达了在疲惫之时,山景反而更加壮丽,暗示了登山过程中的惊喜与收获。

“苦吟转觉嘉句悭,远望方知众山小”两句,通过苦心吟咏与远眺的对比,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灵感的不易捕捉,以及登高后对世间万物的宏观认识。“登临自昔知几人,留题石暗苍苔新”则感慨古人登临此地者寥寥,而自己的题记却如新苔般悄然生长,流露出历史沧桑之感。

“吁嗟开辟岁时久,名字湮没多无闻”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无情,个人的名声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细观天地无穷极,百岁浮生真一息”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思,认为即使如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其名望也终将化为过往。

最后,“何如大人能达观,古今等视犹晨昏”倡导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看待古今事物如同昼夜更替,不执着于短暂的名利。“朝菌灵芝皆死尔,彼有修短何足言”进一步强调生命的瞬息即逝,不必过于计较长短。“往来盘薄何为者,祇为幽怀未渠舍”表明诗人登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的情感。

整首诗以登白石山的体验,寓言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

林斗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武夷

□□霞佩久蹁跹,峭壁崚嶒驾紫烟。

天下名山无此境,世间何地更寻仙。

云迷古洞还丹室,鹤护仙家种玉田。

我欲携书来此住,隐屏峰下弄云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戴溪亭

溪亭故事几年华,来值秋霖眺望赊。

云障山峦多少处,雨埋烟火两三家。

水肥去马行高阪,汀没閒鸥上浅沙。

谁是子猷谁是戴,小船杯酒兴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野色

苍茫一片谁能画,不着云烟态自殊。

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阳馀。

水光低映浓如染,天影遥连淡欲无。

可恨风尘栖易混,石桥人断竹萧疏。

形式: 七言律诗

秋兴

落日江城动鼓鼙,故山千里转逶迤。

谢安旧宅空陈迹,尼父馀风异昔时。

苜蓿秋高戎马健,海门日短雁书迟。

客窗兀对黄昏坐,云汉悠悠起暮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