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集水月

献之今年不堪暑,天亦相怜病良苦。

明便中秋法合凉,夜半行云晓行雨。

蕲州竹簟清如冰,饥蚊倔强犹鸣声。

下床蚤喜衣裳健,出门更觉山川明。

曳屐扶藜寻水月,不惜垂垂巾角折。

竹间松下已凄然,却要芳樽生暖热。

形式: 古风

翻译

献之今年难以忍受炎热,老天也怜悯他疾病缠身实在痛苦。
明天就是中秋,天气应该会转凉,夜晚会有行云和晨雨降临。
蕲州的竹席清凉如冰,饥饿的蚊子仍顽强地发出嗡嗡声。
从床上起来,衣服虽破旧但感到清爽,出门后更是觉得山河格外明亮。
拖着木屐,扶着藜杖寻找水边月色,哪怕皱纹满面也不在乎。
在竹林松下已感凄凉,但仍渴望杯中酒能带来一丝温暖。

注释

献之:人名,王献之。
不堪:不能忍受。
暑:炎热。
怜:怜悯。
病良苦:疾病缠身,非常痛苦。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法合凉:按理应变凉爽。
倔强:顽强。
蚤喜:早早欢喜。
衣裳健:衣服虽破旧但整洁。
曳屐:拖着木屐。
垂垂:形容衰老的样子。
芳樽:美酒。
生暖热:带来温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雨中集水月》,主要描绘了献之在酷暑中患病,期待着中秋时节天气转凉。诗中通过“明便中秋法合凉”表达对清凉的渴望,而“夜半行云晓行雨”则寓言着雨后可能带来的些许凉意。诗人描述了蕲州竹簟的清凉和蚊虫的倔强,以“衣裳健”、“山川明”表现身体逐渐恢复的喜悦。他漫步寻觅水月,即使年纪渐长也不惜形象,只求在竹林松下品酒取暖,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温暖。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青青涧上松送致远入官

青青涧上松,郁郁涧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局抱幽石。

偃植虽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与百雪,偶立众芳侧。

众芳岂不好,岁晏扫无迹。

广厦罩群木,万牛挽山泽。

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国。

草木岂有情,亦复念离析。

君看此翠柏,错莫无颜色。

孤阴愁月夜,独籁怨风夕。

苍官何当归,相望长相忆。

形式: 古风

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与周子充内翰泛舟石湖松江之间夜艾归宿农圃距今淳熙己亥九年矣余先得归田复以是夕泛湖有怀昔游赋诗纪事

石湖花月浮春空,忆共仙人同短篷。

三更半醉吹笛去,棹入湿银天镜中。

鹤鸣唤归斗未没,却步扶疏花底月。

不知行到碧桃边,但见天风吹积雪。

月圆月缺今几回,依旧满湖金碧堆。

仙人还上玉堂宿,合有片时清梦来。

一笑流光飞电抹,嫦娥相对两愁绝。

桂枝应亦老无花,蟾兔不须疑鹤发。

形式: 古风

鱼复浦泊舟望月出赤甲山山形断缺如鼍龙坐而张颐月自缺中腾上山顶

月出赤甲如金盆,蹲龙呀口吐复吞。

长风浩浩挟之出,影落半江沉复翻。

天高夜静四山寂,惟有滩声喧水门。

高斋诗翁不可作,我亦不眠终夕看。

形式: 古风

临溪寺

万山绕竮竛,二水奔澒洞。

亭亭林中寺,金碧灿檐栋。

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

少捐一炊顷,暂作百年梦。

无人自惊觉,幽禽正清哢。

倦客如残僧,无力供世用。

此行端为山,紫翠迭迎送。

漱井出门去,惊尘扑飞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