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中丞王丈赴山东

天下军储飞挽来,中原胡虏战争回。

汉柱旧题骢马使,名家接武佩刀才。

按章时拂风尘入,宪府秋临海岱开。

主恩偏忆严城日,什二东秦保障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送大中丞王丈赴山东》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王丈即将前往山东任职的情景,以及对其才能与忠诚的赞誉。

首联“天下军储飞挽来,中原胡虏战争回”,开篇即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军储物资如飞鸟般汇聚,象征着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中原地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如今恢复和平,暗含对王丈即将赴任的期待与信任。

颔联“汉柱旧题骢马使,名家接武佩刀才”,运用典故,以“汉柱”比喻朝廷重臣,“骢马使”指古代出使的官员,通过“旧题”和“接武”(接踵而行)的描述,赞扬王丈家族的显赫声望和其个人的卓越才能,如同佩刀一般锋利,暗示其将肩负重任。

颈联“按章时拂风尘入,宪府秋临海岱开”,进一步描绘王丈在官场中的角色与作为。他遵循法律条文,不畏艰难,犹如拂去风尘,展现出清正廉洁的形象;同时,他被委以宪府之职,如同秋天来临,为山东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秩序与繁荣。

尾联“主恩偏忆严城日,什二东秦保障哉”,表达了对王丈忠诚与奉献精神的赞美。在严酷的城池中,他始终铭记君主的恩惠,誓死保卫东秦,成为该地区的坚强后盾。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王丈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寄托了对山东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丈个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忠诚、智慧、勇敢和担当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答宗考功斋居见赠

金茎夜擢建章高,汉主祈年祀事劳。

仙吏诗投青玉案,故人秋卧白云曹。

此生湖海供多病,何物风尘抵浊醪。

中散近来疏懒甚,更无书札到山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呈大司寇何公

汉臣韦氏有玄成,旧德中朝曳履声。

督部曾持沧海节,总戎亲破绿林兵。

重瞻执法临天座,自失流言荷帝情。

千载云蒸龙变日,更期文剑署高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呈何公

几年开府汉中丞,去后功名何武称。

荆楚军储遮海过,潢池兵气向秋澄。

尚书北斗天喉舌,司寇西曹帝股肱。

耆旧即今推济美,清朝剑履坐相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春夜同元美子与子相过公实

西山落日照金茎,北阙春阴覆禁城。

湖海百年今夜酒,风尘五子异时情。

和来白雪俱高唱,自附青云起大名。

不独诸郎关象纬,真人应更为东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