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

坛庙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荫馀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古老的坛庙草木不生,这里曾是幽静神仙的庇护所。
月光穿过树枝洒下云影,风吹过树叶带来远处雨声。
树木巨大,比人更有用处,竹节高洁,仿佛仙人与世无争。
秦山脚下的古迹如今已迷失,苦竹宫中的名声却在世间流传。

注释

坛庙:古代祭祀或纪念的场所。
幽真:指幽静的神仙。
荫馀清:庇护着清静。
月枝:月光照在树枝上。
流云影:流动的云影。
风叶:被风吹动的树叶。
过雨声:雨后的风声。
材大:树木巨大。
贤于人:比人更有用。
仙与世无情:像仙人一样超脱世俗。
秦山陂下:秦山脚下的某个地方。
今迷处:现在已迷失的地方。
苦里宫:苦竹宫。
漫得名:随意获得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寺庙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长存功用的赞美之情。开篇“坛庙千年草不生”即设定了一个时间悠久、环境幽静的场景,强调了寺庙古老而又神圣。紧接着,“幽真曾此荫馀清”则描绘出一副清净无为的境界,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两句,以月光和风声为媒介,将自然景象与寺庙环境巧妙结合,使人仿佛能够听到风的轻吟和看到云的飘逸,这种写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性。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两句,则引出了对材料(树木)的大而且贤,以及对节操(松树)的高洁无为的赞美。这里的“材大贤于人有用”,可谓是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肯定,而“节高仙与世无情”则体现了超脱尘世、不染红尘的高贵品格。

最后,“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两句,通过对历史遗迹和曾经的辉煌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思考。这里的“迷”字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情感,而“苦里宫中漫得名”,则似乎在反思功名与苦难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白云然师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石竹花

退公诗酒乐华年,欲取幽芳近绮筵。

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

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

已向美人衣上并,更留佳客赋婵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示无外

支颐横口语,椎髻曲肱眠。

莫问谁宾主,安知汝辈年。

邻鸡生午寂,幽草弄秋妍。

却忆东窗簟,蛮藤故宛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