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昔游夫子凤,云间初起武侯龙。

亭分楚寺依依树,水应公台夜夜琴。

鸲鹆舞酣人自醉,琵琶声缓客初来。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烟生。

夜吟孤枕潮声近,晚过千山雪气寒。

望腊早花缘路见,随岩寒水隔林闻。

宿处客尘随夜静,坐中烟水向人闲。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游历与感受,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美好瞬间的赞美。开篇“池上昔游夫子凤,云间初起武侯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营造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同时也映射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

接着,“亭分楚寺依依树,水应公台夜夜琴”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的描绘。这里的“楚寺”和“公台”,都极富历史文化气息,而“依依树”和“夜夜琴”,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和安宁。

中间部分,“鸲鹆舞酣人自醉,琵琶声缓客初来”两句,描写了诗人在自然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于艺术之美的享受。这里的“鸲鹆舞酣”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赋予生命的欢乐,而“琵琶声缓”,则是文化艺术对人的心灵撞击。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烟生”两句,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意象。这里的“高鸟过时”和“征帆落处”,都极好地传达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感慨,而“秋色动”与“暮烟生”,则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绘。

尾联,“夜吟孤枕潮声近,晚过千山雪气寒。望腊早花缘路见,随岩寒水隔林闻。宿处客尘随夜静,坐中烟水向人闲。”则是对行旅中的孤独感受与自然美景的进一步描写。“夜吟”、“晚过”,都流露出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沉思和对远方的向往。而“望腊早花”与“随岩寒水”,则是对春天来临前夕景色的细腻刻画。末尾两句,“宿处客尘随夜静,坐中烟水向人闲”,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寂寞孤独,也表现出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文化艺术的赞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回军跛者

既老又不全,始得离边城。

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

去时日一百,来时月一程。

常恐道路旁,掩弃狐兔茔。

所愿死乡里,到日不愿生。

闻此哀怨词,念念不忍听。

惜无异人术,倏忽具尔形。

形式: 古风

挽歌词

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

素车谁家子,丹旐引将去。

原下荆棘丛,丛边有新墓。

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

旷野多萧条,青松白杨树。

形式: 古风

曲江上巳

长堤十里转香车,两岸烟花锦不如。

欲问神仙在何处,紫云楼阁向空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七夕图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皇归。

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