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

春日恼人花鸟,香车宝马,陌上成行。

相思满地,芳草绿到西江。旧衣香。

留他荀令,新曲误,顾了周郎。枉思量。

金壶滴博,银箭丁当。茫茫。

玉人何处,寻伊消息,瘦了容光。

只剩些些,影儿作对梦儿双。

恨多情、雁传银字,愁不语、花落纱窗。对斜阳。

珠帘卷起,又是昏黄。

形式: 词牌: 玉蝴蝶

鉴赏

这首《玉蝴蝶》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充满愁绪的画卷。

开篇“春日恼人花鸟”,以“恼”字点出春日之景虽美却引人愁思,花鸟的生机勃勃与人的忧郁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香车宝马,陌上成行”,描绘了繁华热闹的景象,但这种热闹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相思满地,芳草绿到西江”一句,将相思之情比作遍地的芳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西江,形象地表达了相思之深广无边。接下来“旧衣香。留他荀令,新曲误,顾了周郎”,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荀令的衣香留人,周郎的顾盼生姿,都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枉思量。金壶滴博,银箭丁当”两句,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茫茫。玉人何处,寻伊消息,瘦了容光”则直接抒发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身心疲惫。

“只剩些些,影儿作对梦儿双”描绘了在孤独中,只有影子相伴,梦境成为唯一的慰藉。最后,“恨多情、雁传银字,愁不语、花落纱窗。对斜阳。珠帘卷起,又是昏黄”几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情感的起伏和内心的挣扎,夕阳西下,珠帘卷起,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但内心的愁绪依旧难以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相思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6)

夏完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 字:存古
  • 号:小隐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 生卒年:1631~1647

相关古诗词

金明池

似雨江梅,如烟飞絮,细细香风欲送。

江上梦回青琐闼,佩声却是谁家凤?

几番空对紫薇花,而今悔、虚害也黄粱梦。

正宿雨初醒,春眠未起,一派画楼钟动。

叹谪仙先朝供奉。看春色流光,雨梢花重。

西楼倚,锦筝低按,东郭卧、玉樽休空。

莽游仙、白了人头,但芝草连天,丹霞封洞。

待饮马榆关,拂衣黄阁,古月梅花三弄。

形式: 词牌: 金明池

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金陵杂咏

望青烟一点,寂寞旧山河。

晓角秋笳马上歌,黄花白草英雄路,闪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

荧荧灯火,新愁转多。

暮暮朝朝泪,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形式: 押[歌]韵

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

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

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

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

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千宝剑埋何处?

万里楼船更几人!

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

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

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

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素书无准,素书无准。

我本是西笑狂人。

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

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

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

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

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

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

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形式:

南仙吕.甘州歌.感怀

兴亡成败,叹英雄黄土,侠骨荒丘。

千秋万岁,无限为龙为狗。

君不见六朝烟草余芳乐,几片降旗上石头。

青天外,白鹭洲,暮鸦残照水悠悠。

斜阳里,结绮楼,湘帘半挂月如钩。

新寒入敝裘,想霜鞯骏马,飘零难偶。

江花江草,秋来剪出离愁。

想着我弓开杨叶胡云冷,剑拂莲花汉月秋。

愁三月,梦九州,归期数尽大刀头。

人千里,泪两眸,西风雁字倩谁收。

吞声哭未休,怅荒烟古渡,衰蒲残柳。

清霄无寐,漫将往事追求。

珊鞭风软金条脱,宝剑霜生锦臂鞲。

飙威驶,露影流,隔墙人唱小伊州。

杯中物,鬓上秋,梦回酒醒月空楼。

南冠客楚囚,望云山万里,那禁回首!

丁丁晓箭,难为心坎眉头。

几番的空帘剪雨三更梦,我待要望海乘风万里游。

雨空逝,水自流,寒江积雾放孤舟。

空中影,浪上沤,玉关何处觅封侯!

我那人呵影何方?书在金陵,客梦西楼。

一样西风两地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