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子直帅蜀得须字二首(其二)

帝念西南在一隅,简求才德应时须。

羌夷种落誇威令,秦陇关河听指呼。

自古功名多少壮,及今谈笑定规模。

玉山旧政人谁记,应扫棠阴看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皇帝忧虑西南边陲之地,急需选拔有才德的人来应对时局。
当地部族夸赞朝廷的威严与命令,秦陇关河似乎都在期待着他的指挥。
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建功立业,如今他轻松一笑间就规划了宏图大业。
过去的政绩已无人记得,人们期待在新的政绩中,如玉山般清正,能在棠阴下欣赏他的业绩画卷。

注释

帝念:皇帝的忧虑和考虑。
一隅:西南边陲。
简求:选拔人才。
威令:朝廷的威严与命令。
秦陇关河:秦地与陇右的河流,代指地域。
玉山旧政:过去的清廉政绩。
棠阴:古代官员离职后,人们会在棠树下聚会,表示对他们的敬意,此处象征政绩。
画图:比喻美好的政绩图景。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尤袤所作,属于送别之作。全诗结构紧凑,语言典雅,每句话都饱含深意。

“帝念西南在一隅,简求才德应时须。”开篇即点明皇帝对边疆稳定的关注,并寻求有才能且符合时宜的将领。这两句表达了朝廷对于边疆战略地带的重视,以及选拔合适人选的迫切需求。

“羌夷种落誇威令,秦陇关河听指呼。”这里写出了边疆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及军事命令的传递效率。羌夷是古代中国西南部族群的统称,这里代表了边疆各民族。"秦陇关河"则是地理概念,意指长城沿线的要塞和重要关隘。通过这两句,我们感受到边疆地区的辽阔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自古功名多少壮,及今谈笑定规模。”诗人转而提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留下的丰功伟业,并表明这些都可以在当下轻松愉快地讨论和评判。这两句流露出对历史的尊重与现实中对英雄事迹的回味。

“玉山旧政人谁记,应扫棠阴看画图。”最后两句诗,则是提到过去在玉山(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的行政成就已经无人记得,建议应扫除过往的阴霾,以观赏历史上的绘画图卷。这既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也透露出时代变迁,旧事已逝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地带的描写和对历史英雄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75)

尤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季长,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 字:延之
  • 号:遂初居士
  • 生卒年:mào)(1127年—120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赵子直帅蜀得须字二首(其一)

射策当年首汉儒,去登云路只斯须。

饱闻治最誇闽部,已有先声到益都。

壮略定羌元自许,宗英帅蜀旧来无。

前驱叱驭休辞远,看取东归上政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晦庵南归

二年摩手抚疮痍,恩与庐山五老齐。

合侍玉皇香案侧,却持华节大江西。

鼎新白鹿诸生学,筑就长虹万丈堤。

待哺饥民偏恋德,老翁犹作小儿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提举杨大监解组西归

征辕已动不容攀,回首棠阴蔽芾间。

为郡不知歌舞乐,忧民赢得鬓毛斑。

澄清未展须持节,注想方深便赐环。

从此相思隔烟水,梦魂飞不到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重登斗野亭二首(其二)

豪杰旧游处,此亭名亦俱。

凄凉谢公堰,浩荡董家湖。

陈迹成兴废,遗篇今有无。

登临何限恨,搔首独长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