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六日雨中读陶集

长风挟雨触檐鸣,未抵飞腾铁马声。

欲傍孤云看万族,不堪飞鸟滞重城。

栖迟岂谓多娱好,萧瑟还从一醉生。

惟有渊明诗可读,虚堂秋气夜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强风吹着雨点打在屋檐上发出声音,却比不上战马的奔腾之声。
我想要靠近孤独的云朵俯瞰世间万物,但飞翔的鸟儿困于这繁重的城市中让我心生感慨。
长久停留并非乐趣所在,面对凄凉只能借酒浇愁。
只有陶渊明的诗歌值得一读,在这寂静的秋夜里,显得格外峻峭深沉。

注释

挟:夹带,包含。
铁马:代指战马,象征战争。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超脱尘世。
滞重城:形容城市沉重压抑。
栖迟:停留,逗留。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此处引申为深沉、峻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节在风雨交加的九月初六日,独自阅读陶渊明诗集时的心境。首句“长风挟雨触檐鸣”形象地写出风雨的力度,与“未抵飞腾铁马声”形成对比,强调了陶诗的激昂情感对他的震撼。接着,“欲傍孤云看万族”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像孤云般自由飘荡的愿望,但“飞鸟滞重城”又暗示了现实中的束缚。

“栖迟岂谓多娱好”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娱乐享受并不热衷,而“萧瑟还从一醉生”则通过饮酒来排遣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最后,诗人推崇陶渊明的诗歌,认为只有在读其作品时,才能在“虚堂秋气夜峥嵘”的静谧中找到共鸣和慰藉。整首诗以风雨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诗风的欣赏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五首(其六)

行路难,行路难,最难难是过台山。

唯有赵州公验正,昂头掉臂总闲闲。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颂古五首(其七)

好笑提婆达多,入捺落十小劫波。

然得三禅妙乐,吹布毛须还鸟窠。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偈二首(其二)

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

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

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

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

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

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一)

五九四十五,圣人作而万物睹。

秦时?轹钻头尖,汉祖殿前攀哙怒。

形式: 偈颂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