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亭

长江一苇浪花开,合国咸知不再来。

千古凭栏一惆怅,岂知脚下滑如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长江上的苇叶随波起伏,像花朵盛开,这样的景象各国都知道不会再有第二次。
千百年来,人们在栏杆旁感慨万分,却不知脚下已如同覆盖青苔般滑腻。

注释

一苇:象征着江面上的芦苇,轻盈而易逝。
浪花开:形容江面波涛汹涌,像花儿盛开。
合国:泛指天下各国。
不再来:暗示这样的景象不会再重演。
凭栏:靠着栏杆,此处指怀古或眺望。
惆怅:内心感到悲伤、失落。
脚下滑如苔:形容地面湿滑,隐喻世事变迁,人事难料。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长江边的一苇亭中,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长江一苇浪花开",以江面上飘摇的芦苇和盛开的浪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暗示着时光如流水般流逝。"合国咸知不再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千古凭栏一惆怅",诗人长久地倚栏远眺,心中充满深深的惆怅,体现出人生的感慨和历史的沧桑。最后一句"岂知脚下滑如苔",以脚下湿滑的青苔隐喻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寓意着世事难料,人生如履薄冰。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展现了宋代禅宗诗人的独特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82)

释心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六罗汉赞

飞锡五天云冉冉,泛杯南海浪悠悠。

一毫头上轻收拾,不是冤家不聚头。

形式: 押[尤]韵

山偈奉饯九江纯禅者归东林受业

年来佛法带誵讹,十卜干千不较多。

寄语东林略抬手,看伊眼脑是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马郎妇赞

愿海散香风,花披菡萏红。

锦鳞方上钓,金锁已腾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中山

英标拔俗一千丈,壁立孤危不可攀。

南北东西徒斫额,谁知步步在其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