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吕诚在三月二十日经过桐巷陆氏故居时所作,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联“昔年曾醉陆家池,白首重来有所思”,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曾经在此地留下美好回忆,如今白发苍苍再次来到这里,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这一句通过时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颔联“野哭邻鸡如昨日,陆迁谷变异当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听到邻近的鸡叫声仿佛还是昨天的声音,而陆氏家族的变迁和谷物的异变则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人类社会的巨大变迁,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喧林众鸟偷樱子,卧石群羊没兔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林间的鸟儿在争抢着樱桃,石上的羊群在啃食着兔葵,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与上文的哀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使在哀伤中,生命依然在继续,自然界的循环不息。同时,这也象征着尽管陆氏家族已不在,但土地和自然依旧充满活力。
尾联“莫说华亭千古事,故宫禾黍正离离”,以华亭和故宫为喻,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华亭和故宫虽是历史的见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都已化为历史的尘埃。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过多缅怀过去,因为现在的生活同样值得珍惜。这里的“离离”二字,既指禾黍茂盛的样子,也暗含了历史遗迹逐渐消失的意味,强调了对当下生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