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山先生至西塾子弟乐有贤师赋此

数椽书屋亦东郊,外户多年闭未牢。

文字有时随俗变,姓名何处揭云高。

欲从月窟攀仙桂,预向吴刚借快刀。

榱桷栋梁皆适用,苏湖千古象贤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文山先生来到西塾,与弟子们相聚的情景,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首句“数椽书屋亦东郊”,点明了书屋的位置,位于东郊,简朴而宁静。接着“外户多年闭未牢”一句,暗示了书屋虽简陋但门扉紧闭,象征着知识的深藏不露。

“文字有时随俗变,姓名何处揭云高。”这两句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知识与个人名声的思考,文字随社会变化而变化,而个人的姓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难以留下显赫的痕迹。接下来,“欲从月窟攀仙桂,预向吴刚借快刀。”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追求卓越、攀登知识高峰的渴望,以及对实现这一目标所需勇气与决心的描绘。

“榱桷栋梁皆适用,苏湖千古象贤豪。”最后两句,赞美了高文山先生如同苏湖地区千古以来的贤士豪杰一样,其智慧与品德能够惠及后世,影响深远。整首诗通过对高文山先生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教育者崇高精神的敬仰,以及对知识传承与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容逸夫处士

飘萧黄叶满荒郊,蜡屐多年齿尚牢。

橘柚满园堪独乐,茱萸随酒更登高。

西湖鹤舞迎挥杖,东海龙吟杂鼓刀。

九虎当关忧梦断,故山回想旧英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五夜闻笛

铁笛轰云晓梦醒,湛然心地正虚明。

微吟欲起还攲枕,小酌无如问解酲。

贪看馀甘团小影,不知明月尚中庭。

朝来料理书帏地,便觉森森万事生。

形式: 七言律诗

登东楼次春元高文山韵

老檞吟风病叶飞,山楼登望四熹微。

佳辰遇酒公须醉,屏曲可人谁共归。

老圃秋香团玉露,晚田新鹤下晴晖。

黄冠野服真随分,九日何人未授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春和高文山韵

春来欲早去宜迟,草屋春来不掩扉。

行酒赋诗须远出,问花寻柳却忘归。

青阴不管门庭暗,红紫生看风雨稀。

独笑当窗无点绿,荼蘼根老倩谁移。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