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惠白莲(其一)

逃暑追凉荫碧萝,清池咫尺阻经过。

眼前喜见芬陀利,鼻观重参乾闼婆。

绰约汉宫黄傅额,依稀洛浦袜凌波。

远公自结庐山社,一笑拈花意若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绿色藤蔓的阴凉中逃避酷暑,临近清澈的池塘却无法通过。
眼前欣喜地看见了芬陀利花,香气再次让我想起乾闼婆的香尘。
那如同汉宫女子般绰约的身影,额头涂着黄色的妆饰,仿佛洛水女神踏波而来。
像远公那样在庐山筑起自己的居所,他拈花而笑,心中意境如何呢?

注释

逃暑:避暑。
碧萝:绿色藤蔓。
咫尺:很近。
芬陀利:佛教中的圣花,象征洁净。
乾闼婆:印度神话中的香神。
绰约:姿态优美。
汉宫:汉代宫殿。
傅额:涂额,古代女子的一种装饰。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仙女。
袜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履水上。
远公:晋代高僧慧远。
庐山社:庐山修行的社区。
拈花:佛教禅宗中,拈花微笑,表示领悟佛法。
意若何:心情或意境如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暑的田园风光图景。开篇“逃暑追凉荫碧萝,清池咫尺阻经过”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诗人为了寻求清凉而远离炎热的环境,并且在自然中找到了宁静与享受。在这里,“碧萝”指的是荷花,它们生长在水中,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咫尺”形容水面宽阔,可以阻挡过往行人,这里可能是诗人对美好景象的一种渴望和追求。

接着,“眼前喜见芬陀利,鼻观重参乾闼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其中“芬陀利”、“乾闼婆”可能是指各种香草或花朵,它们不仅给视觉带来享受,也让嗅覺得到满足。这表明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细腻的感知和深刻的欣赏。

第三句“绰约汉宫黄傅额,依稀洛浦袜凌波”中,“汉宫黄傅额”可能是指古代宫廷中的装饰或服饰,而“洛浦袜凌波”则描绘了水边景致,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体验。

最后,“远公自结庐山社,一笑拈花意若何”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古代隐逸之士的向往,以及自己在大自然中拈花微笑的悠然心境。“远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隐者,而“庐山社”则是一种隐逸生活的象征。整体而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满足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理念。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漫成

能安寂寞兴何长,自觉无机称坐忘。

一溉成功心尚在,五禽为戏学无方。

病来乍怯衣裳裌,秋至新尝橘柚香。

欲识道人真静处,南华一卷是医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云间尉厅吏隐

东南一尉笑卑栖,小试昆邱并海涯。

千里僧包游雁荡,九霄鹏翼跃天池。

南昌隐吏真相称,西蜀参谋更好诗。

官舍从来同传舍,清规留与后人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外舅坟庵

昔年把酒共看山,犹冀相从物外閒。

零落山邱遽如许,膏肓泉石许谁攀。

形神孰与论三住,梦幻全真悟八还。

拱柏乔松助萧瑟,独乘明月弄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李提刑事实

百雉安危欬唾中,三平狂寇不言功。

鲁连解难高千古,回纥投戈见此公。

欲上史官传逸事,要观著令独称忠。

傥能配食乡人社,宗衮宣城伟绩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