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浦十咏(其三)横浦

地与崆峒接,中多隐者韬。

山腰僧寺小,水口古榕高。

粗石草木瘦,细民衣食劳。

予来无一事,吟荇补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这里与崆峒山脉相连,隐士们在此隐藏才华。
山腰处的小寺庙显得微小,水边的老榕树却很高大。
粗砺的石头和稀疏的草木透露出艰辛,百姓生活艰辛困苦。
我来到这里无所事事,只能以诗吟唱,试图弥补屈原的《离骚》之憾。

注释

地:地理位置。
崆峒:古代山名。
接:连接。
隐者:隐居的人。
韬:隐藏。
山腰:山的中部。
僧寺:佛教寺庙。
小:规模不大。
水口:水流出口处。
古榕:古老的大榕树。
粗石:粗糙的石头。
草木瘦:草木稀疏。
细民:普通百姓。
衣食劳:生活艰辛。
无一事:没有事情可做。
吟:吟诵。
荇:荇菜,代指诗。
补:弥补。
离骚:屈原的长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带有几分萧瑟的自然景象。"地与崆峒接,中多隐者韬"一句,通过对山脉连绵、隐逸之士藏身其中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山腰僧寺小,水口古榕高"则是景色描写,山中的寺庙小而精致,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水边的古榕树高大,显得岁月悠长。

接下来的"粗石草木瘦,细民衣食劳"一句,则转向了对乡村生活的刻画。粗糙的岩石、稀疏的植被,以及辛勤劳作以求温饱的小民形象,都在传达着一种艰苦而简约的田园生活。

最后,诗人自述"予来无一事,吟荇补离骚",表明自己来到此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务,只是随意吟诵古诗,通过艺术来慰藉心灵。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情怀,也反映出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依赖。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不仅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更重要的是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横浦有感

风雨忧时梦不成,忍将佞舌博功名。

学如谷永生何辱,节若刘陶死亦荣。

苍藓无心同客静,寒梅有眼照人明。

此邦风物多淳古,曾识濂溪与二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江湖伟观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吟所

为吟新搆屋,喧寂一溪分。

洗竹夜留月,开门朝放云。

佛藏孤塔见,虎啸别山闻。

予喜频来此,幽情尔共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花岩

厌听朝鸡唱,归来觅柳栽。

半山张锦绣,一水隔尘埃。

寻壑疑无路,看潮别有台。

仙人不可见,孤鹤夜深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