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厌听朝鸡唱,归来觅柳栽。
半山张锦绣,一水隔尘埃。
寻壑疑无路,看潮别有台。
仙人不可见,孤鹤夜深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题花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厌听朝鸡唱,归来觅柳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早晨鸡鸣声的倦怠,以及回到家中后寻找栽种柳树的愿望。这里的“厌听”表现了一种对喧嚣生活的不满,而“觅柳栽”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
“半山张锦绣,一水隔尘埃。”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景象:半山坡上铺展着如同锦缎般的花朵,而流淌的小溪则将尘世的喧嚣与诗人所在的空间隔绝开来。这里的“张”和“隔”字,分别强调了美好场景的展示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寻壑疑无路,看潮别有台。”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探索与发现。尽管寻找山谷时感到迷茫,但通过观察潮汐,诗人发现了另一个不同的高台或景点。这既是对自然探险的描述,也反映出诗人心中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
“仙人不可见,孤鹤夜深回。”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但同时也承认在现实中难以见到。而“孤鹤夜深回”则是用鹤的归巢来象征自己在夜深时返回一个宁静的所在,可能是内心的世界,也可能是一个远离尘嚣的物理空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接近自然或仙境的一种向往。
不详
飘零吾道在,安处即为家。
夜雨生蒲叶,秋风到蓼花。
貌添平日瘦,学悟少年差。
白足閒相问,蕉溪一供茶。
相山如相人,不论肥与瘠。
神气参有无,毫釐千里隔。
今古非茫茫,山骨水为液。
谁欤璞辂翁,眼为天地碧。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
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
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
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
近南逢剧暑,多病客难禁。
与物甘同静,何人肯见寻。
望云生远梦,看月得禅心。
咫尺西关路,输君杖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