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其二)

佗城兵火后,古寺隐蒿莱。

马系菩提树,笳吹般若台。

东西增雁翅,咫尺亦龙堆。

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佗城古寺的荒凉景象。诗人以“兵火”开篇,点明了战争的背景,接着描述了古寺在战火后的凄凉状态,“隐蒿莱”形象地表现了寺庙被杂草丛生所掩盖的荒废情景。

“马系菩提树,笳吹般若台”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如马系于菩提树下,笳声在般若台旁吹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这里,菩提树和般若台都是佛教的象征,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东西增雁翅,咫尺亦龙堆”则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辽阔与残酷。雁翅形容战场的广阔,而“咫尺亦龙堆”则指即便是在近处,也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战场,强调了战争的无处不在,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侵占。

最后,“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生命的悼念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炊骨,即烧剩的骨头,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痛苦;黄昏时分的鬼哭哀,更是将这种哀伤推向极致,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和人心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和平的强烈呼唤。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道援堂作

朱颜堂上母,白发膝前儿。

莱子承欢日,袁闳展拜时。

犹多贤圣辱,未可帝王师。

著述工何益,斯文岂在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珠江秋夜

明月生珠海,苍茫万里愁。

笙歌喧极浦,风露满孤舟。

落雁惊难宿,寒潮静不流。

年来秋望苦,不上越王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伏波祠

天南临海郡,汉代伏波祠。

铜柱勋长在,明珠谤不辞。

马流遗子姓,交阯奉旌旗。

此日云台业,扶风更有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扶胥江口晚望

晚来凫雁静,疏雨过长空。

山色浮天翠,渔灯散海红。

须臾秋月上,摇荡虎门东。

彷佛精灵出,霓旌导祝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