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曲二首(其一)

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队伍整齐又歪斜,跟随旗帜聚集在傍晚的沙滩。
门外是英勇的韩擒虎,楼顶则是美女张丽华。
谁会可怜这狭小之地,反而羡慕那深井中的青蛙。

注释

整整:形容队伍整齐。
复:又。
斜斜:歪斜的样子。
随旗:跟随旗帜。
簇:聚集。
晚沙:傍晚的沙滩。
门外:指战场之外。
韩擒虎:隋朝名将,以智勇双全著称。
楼头:楼顶,此处可能暗指宫殿。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宠妃,亡国之祸的象征。
谁怜:谁会怜悯。
容足地:狭小的立足之地,比喻处境艰难。
井中蛙: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两句通过对军旗在黄昏时分随风飘扬以及沙尘随之起落的情景描绘,展现了边塞军营的荒凉与忙碌。"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则是以著名战将和美女的形象,既映衬了军营生活的严肃与威武,也隐含着对远方佳人的思念。

第三句"谁怜容足地"中,“谁怜”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容足地"则指的是能够安然立足的大地。整句话似乎在反问,没有人会怜悯那些能够安稳站在地上的人。这不仅是对士兵们的同情,也是对战争中不能安居一地的军人的无奈。

最后一句"却羡井中蛙"则是通过对井中蛙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井中的蛙因其安全、宁静而令人羡慕,这反衬出边塞军人的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边塞军营的艰苦与孤独,以及人们对于平凡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台城曲二首(其二)

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

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

乾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池州废林泉寺

废寺林溪上,颓垣倚乱峰。

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

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池州送孟迟先辈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

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

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

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

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

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

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

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

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

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

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秦岭望樊川,秖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

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

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

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

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

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韝绁。

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

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月于何处去,日于何处来?

跳丸相趁走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

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形式: 古风

羊栏浦夜陪宴会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毬来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汎滟光。

红弦高紧声声急,珠唱铺圆袅袅长。

自比诸生最无取,不知何处亦升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