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重阳时节秋雁还未衔取芦苇,我才意识到异乡的节令与众不同。
旅店中只能听到蟋蟀的鸣叫,邮童不懂得送来茱萸以应节日。
不知陶潜在哪里登高已醉,疲倦的旅客停下船桨无所事事。
明年在官田里多种植些黍子,别让黄色的菊花嘲笑杨朱的悲秋情绪。

注释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他乡:异乡,指诗人所处的地方不是家乡。
节候:季节和气候。
旅馆:旅舍,临时住宿的地方。
邮童:古代负责传递书信和物品的孩子。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认为佩戴可以避邪,常在重阳节佩戴。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此处借代饮酒赏菊的习俗。
倦客:旅途劳累或心情疲惫的人。
公田:古代政府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
黄菊:菊花,象征秋天,也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相关。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个人主义,此处可能暗指不愿过节的消极情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所感受的情景。开篇两句“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表达了对异地节气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家乡的思念。秋天的鸿雁原本应该带着芦草南飞,但此时尚未出现,这让诗人深刻体会到在外漂泊的孤独与不适应。

接着,“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对故土的情感。蟋蟀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旅人的孤独,而邮童(传递信息的儿童)不知如何表达或传递茱萸(一种香草,常作为贡品)的情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两句则借用陶渊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以其超脱红尘、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而闻名。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陶潜,表达了自己的志趣相投,同时也强调了自己与这位古代隐士在精神上的共鸣。

最后,“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望和期盼。这里的“公田”可能指的是公共的地方或官地,而“黍”是一种谷物。诗人希望在明年能有更多的收成,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黄菊(一种花卉)的喜爱,并通过提及古代哲学家杨朱,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简朴生活的理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篇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与田园生活向往的佳作。

收录诗词(116)

刘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画家。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的很多诗歌

  • 字:子夏
  • 籍贯:徐州彭城县
  • 生卒年:766年—779年

相关古诗词

赋得月下闻蛩送别

物候改秋节,炎凉此夕分。

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

清迥檐外见,凄其篱下闻。

感时兼惜别,羁思自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山寺

扁舟水淼淼,曲岸复长塘。

古寺春山上,登楼忆故乡。

云烟横极浦,花木拥回廊。

更有思归意,晴明陟上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杨侍郎新亭

毗陵过柱史,简易在茅茨。

芳草如花种,修篁带笋移。

径幽人未赏,檐静燕初窥。

野客怜霜壁,青松画一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禅居废寺

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缁衣。

古殿门空掩,杨花雪乱飞。

鹤巢松影薄,僧少磬声稀。

青眼能留客,疏钟逼夜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