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偶得

四大皆空相,心清悟昨非。

尘根谁解脱,方寸可皈依。

鉴水必于止,看云胡不归。

吟诗爱摩诘,随处有禅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静坐偶得》由清代诗人金应澍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静坐时的心境与感悟。诗中充满了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

首句“四大皆空相”,引用佛教中的概念,指世间万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空无自性的,以此表达对世间现象的超脱和对宇宙本质的思考。接下来,“心清悟昨非”则表达了在心灵清净的状态下,能够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或过失,暗示了自我反省和心灵净化的过程。

“尘根谁解脱,方寸可皈依”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从世俗烦恼中解脱出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里的“尘根”指的是世俗的欲望和烦恼,而“方寸”则是指人心的细微之处,强调了内心深处的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鉴水必于止,看云胡不归”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静止的水面映照出天空的云彩,来象征内心平静时对外界事物的清晰认知,同时也表达了对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的渴望。这里“鉴水”与“看云”分别代表了观察与反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吟诗爱摩诘,随处有禅机”点明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禅宗智慧的感悟。王维(摩诘)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兼画家,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禅意,因此在这里提到王维,不仅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也暗示了在诗歌中可以寻觅到心灵的慰藉和宇宙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坐体验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自我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理念。

收录诗词(91)

金应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夏即事二首(其一)

皓首八旬外,炎荒七载过。

庭前诏诗礼,境内听弦歌。

地僻风犹古,时平海不波。

日长官舍静,一卷伴维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初夏即事二首(其二)

故里云山远,他乡岁月宽。

閒来频得句,老去尚加餐。

时雨一春足,蛮花四季看。

曾孙扶杖好,笑舞共承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有感示儿

奥壤经初辟,时和风雨调。

隔墙山色近,高枕海声遥。

守洁官箴凛,年衰壮志销。

不如归去好,松菊故园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七月二十五日重过九江前附洋船曾泊于此

烽火连年不可留,春风相送记江头。

同浮彭蠡过长夏,重到浔阳又早秋。

一水寻源分九派,半途滞迹老孤舟。

云山缭绕频东望,却悔当时忍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