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

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眼中的世事越来越纷乱,夜晚拥着被子在寒冷的窗前难以入眠。
亲人们分散在异乡不同的县份,今天这身衣冠又是哪一年的样式呢?
枯槐树下蚂蚁聚集,没有太多的空间,秋天的池塘里蛙声一片。
哪里有青山阻隔尘世喧嚣?我渴望在那座庵中度过余生。

注释

时事:指社会上的事情,包括政治、社会变迁等。
拥被:抱着被子,形容夜晚的寒冷和难以入睡。
衣冠:古代指人的服饰,这里代指时代或身份。
华颠:白发,指老年。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所作,题目虽未给出,但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和个人漂泊的感慨。首句“眼中时事益纷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纷扰,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深深关切。

“拥被寒窗夜不眠”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的情景,被窝中的他因思绪万千而无法入睡,凸显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接着,“骨肉他乡各异县”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骨肉分离,各自在远方,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

“衣冠今日是何年”一句,通过询问时间,暗示了世事变迁之大,也流露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乱世的无奈。接下来的“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两句,以自然景象寓言人生,枯槐和聚集的蚂蚁象征着生活的艰辛,秋水和鸣蛙则代表孤独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寥。

最后两句“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希望能找到一处清净之地,度过余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沉郁风格。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雁门关外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形式: 七言律诗

外家南寺

郁郁楸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