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座孤独的亭子高耸入云,气势凌驾于百尺高楼之上。
广阔的风浪连接着无边的海洋,千年的英雄豪杰在这里壮志昂扬。
稀疏的星星和淡淡的月光照亮夜晚,老树在清冷的霜中迎来秋天的鸿雁。
我倚剑而歌,举杯畅饮,望着西北的浮云,那是我心中的神州大地。

注释

孤亭:孤独的亭子。
突兀:高耸。
飞流:云霄。
气压:气势压倒。
元龙:指三国时期的刘备,有豪杰之气。
百尺楼:很高的楼。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瀛海:大海。
豪杰:英雄人物。
壮山丘:使山河显得更加雄壮。
疏星:稀疏的星星。
澹月:淡淡的月亮。
鱼龙夜:形容夜晚的景象。
老木:古老的树木。
清霜:寒冷的霜冻。
鸿雁秋:秋天的大雁。
倚剑:持剑站立。
长歌:长声歌唱。
一杯酒:一壶酒。
浮云:象征漂泊不定。
西北:方位,这里指代远方。
神州:古代中国对本土的称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立的亭子矗立在激流之上,其气势雄浑,仿佛超越了元龙百尺高楼。诗人通过“万里风涛接瀛海”展现了横波亭四周壮阔的自然景象,与大海相连,象征着广阔的胸襟和抱负。接下来,“千年豪杰壮山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自身豪情壮志的抒发。

夜晚,疏星淡月映照着鱼龙出没的水面,老木在清霜中挺立,秋雁南飞,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最后,诗人以“倚剑长歌一杯酒”表达了他的豪迈之情,举杯对月,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北,那里是他的故土神州,寄托了他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诗人的雄浑笔力和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形式: 七言律诗

外家南寺

郁郁楸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晋阳故城书事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形式: 古风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馀坡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沸泺水源,奫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元子乐矣君其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