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诗人以“七十二峰环古台”开篇,巧妙地运用数字“七十二”来强调山峰之多,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接着,“至今人说是飞来”一句,既点出了飞来寺的独特来历,又增添了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重重石磴诸天尽,细细松笙万壑哀。”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之路的艰难与险峻,以及沿途松林中传来的哀怨之声,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飞来寺所在之地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
“翠竹苍藤悬日月,水声山色变云雷。”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飞来寺周边环境的动态美与变幻莫测。翠竹苍藤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水声与山色在云雾中交织变化,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最后,“老僧为道归猿事,空见残碑生绿苔。”这两句将视角转向寺内,通过描写老僧的生活状态和残破的碑文,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老僧与猿猴的互动,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而残碑上的绿苔,则是时间痕迹的直观体现,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永恒与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历史之思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峡山飞来寺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