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契玄法师赴内道场

昏昏醉老夫,灌顶遇醍醐。

嫔御呈心镜,君王赐髻珠。

降魔须战否,问疾敢行无。

深契何相秘,儒宗本不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老夫沉醉在昏昏状态,如同遇到醍醐灌顶,清醒舒畅。
宫妃们展现出内心的明镜,君王赏赐了珍贵的发簪明珠。
是否需要抵御魔难,询问病情是否敢有所行动。
深深契合的奥秘何在,儒家宗旨原本并无差异。

注释

昏昏:形容人昏沉、不清醒的状态。
醉老夫:指醉酒或沉醉的老者。
灌顶:佛教仪式,象征传授法教。
醍醐:比喻佛教的最高真理,使人顿悟。
嫔御:古代宫廷中的妃嫔。
心镜:比喻人心如镜,反映真实。
髻珠:装饰在发髻上的珍贵珠宝。
降魔:佛教用语,指克服内心烦恼和外界困扰。
战否:是否要战斗或对抗。
问疾:询问病情或关心健康。
敢行无:是否有勇气行动。
深契:深深契合,心意相通。
何相秘:何为相互间的秘密或奥妙。
儒宗:儒家学派。
本不殊:本来没有区别,意指儒家与佛教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法师即将离开前往内道场的场景,诗中的语言充满了对佛教修行和禅悦生活的描绘。开篇“昏昏醉老夫,灌顶遇醍醐”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法师在精神上的醉醺与清醒,这里的“醍醐”指的是佛家中的甘露之意,象征着禅修中所获得的智慧和喜悦。

“嫔御呈心镜,君王赐髻珠”两句,则是通过皇室对法师的尊崇来表现其在世俗界的地位。这里,“嫔御”指的是后宫中的妃子,而“呈心镜”则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明净;“君王赐髻珠”则显示了皇帝对法师的敬重,髻珠作为礼物,象征着皇权的认可。

接下来的“降魔须战否,问疾敢行无”两句,表达了法师在修道过程中面临挑战和困难,需要勇气去克服。这里,“降魔”指的是佛教中的降伏邪恶之意,而“须战否”则是在询问是否需要通过斗争来达到目标;“问疾敢行无”则是询问在病痛中是否还能坚持修行。

最后的“深契何相秘,儒宗本不殊”两句,则表达了法师与佛教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认同。这里的“深契”指的是深刻的缘分,“何相秘”则是询问这种缘分为何如此神秘;“儒宗本不殊”则是在强调儒家与佛家的修行本质上并无差异,都是追求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法师离别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其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教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佛儒相融的文化氛围。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

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

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

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

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

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

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形式: 古风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

天宫宝器隋朝物,锁在金函比金骨。

开函捧之光乃发,阿修罗王掌中月。

五云如拳轻复浓,昔曾噀酒今藏龙。

规形环影相透彻,乱雪繁花千万重。

可怜贞质无今古,可叹隋陵一抔土。

宫中艳女满宫春,得亲此宝能几人。

一留寒殿殿将坏,唯有幽光通隙尘。

山中老僧眉似雪,忍死相传保扃鐍。

形式: 古风

难绾刀子歌

黄金鞘里青芦叶,丽若剪成铦且翣。

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

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

割鸡刺虎皆若空,愿应君心逐君指。

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

形式: 古风

萧常侍瘿柏亭歌

柏之异者山中灵,何人断绝为君亭。

云翻浪卷不可识,鸟兽成形花倒植。

莓苔旧点色尚青,霹雳残痕节犹黑。

金貂主人汉三老,构此穷年下朝早。

心规目制不暂疲,匠者受之无一词。

清晨拂匣菱生镜,落日凭阑星满池。

攒甍斗拱无斤迹,根瘿联悬同素壁。

数层乱泻云里峰,万片争呈雪中石。

重帘不动自飘香,似到瀛洲白玉堂。

水精如意刁金色,云母屏风透掩光。

四阶绵绵被纤草,草上依微众山道。

松间汲井烟翠寒,洞里围棋天景好。

愚儒敢欲贺成功,鸾凤栖翔固不同。

应念废材今接地,一枝思寄户庭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