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其一)潭上夜归

醉里微寒著面醒。天风不展帽敧倾。

行过溪深松雪下,夜三更。

白白野田铺似月,瑽瑽沙路踏如冰。

不见剡溪三百曲,一舟横。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翻译

在微醉中感受到一丝寒意,醒来时发现帽子歪斜着被风吹翻。
走过深溪,松树覆盖着白雪,此时已是深夜三点钟。
田野一片洁白,如同铺满月亮,沙路上踩下去嘎吱作响,像走在冰面上。
看不见剡溪那曲折的三百里风光,只有一叶小舟孤独地横在水面。

注释

醉里:微醉的状态。
微寒:轻微的寒冷。
著面醒:直接感受到。
天风:自然的风。
帽敧倾:帽子倾斜。
溪深:溪流深邃。
松雪:松树上的积雪。
三更:深夜三点。
白白:洁白。
野田:野外的田地。
似月:像月亮一样明亮。
瑽瑽:形容沙子或冰雪踩上去的声音。
不见:看不见。
剡溪:古代地名,这里指代风景优美的溪流。
三百曲:形容溪流曲折。
一舟横:一叶孤舟横在水面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夜归的画面。诗人在醉酒中醒来,脸上感觉到微寒,这是因为外界天风的影响,使得帽子也随之倾斜。行走在溪深松雪之下,时间已至夜三更。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冷清的氛围。

“白白野田铺似月”一句,以“白白”来形容田野,既表现了冬天的萧瑟,也给人以月色般的宁静感受。紧接着,“瑽瑽沙路踏如冰”则通过脚下沙路的感觉,传递出一种清冷与坚硬。

然而,在这样的夜晚中,却“不见剡溪三百曲”,这可能是因为夜色太深,看不清楚,或许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最后,“一舟横”则显得格外孤独和静谧,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深夜归家的情感体验,以及他对周遭环境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四)和韵

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

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瘿。

问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

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

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

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

看秦女山中,绿发垂垂顶。百年一瞬。

叹高卧北窗,闲过五十,无说答形影。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六)和巽吾留别韵

懒能看、海桑世界,风花过眼如传。

月明昨夜庭流水,天色朝来都变。尘石烂。

铢衣坏,和衣减尽谁能怨。秦亡楚倦。

但剪烛西窗,秋声入竹,点点已如霰。

当年事,本是泗亭沛县。却教绵蕝成殿。

暮年八阵那曾用,付与江流石转。前楚辩。

今哨遍,是乌乌者灯前劝。乾坤较健。

叹君已归休,吾方俯仰,种种未曾见。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十六)赠友人

想幼安、辽东归后,自羞年少龙首。

长安市上垆边卧,枉却快行家走。空两袖。

染醉墨淋漓,把似天香透。功名邂逅。

便六一词高,君谟字伟,但见说行昼。

人间事,苦似成丹无候。神清苔字如镂。

明年六十闻歌后,颇记薄醺醺否。儿拍手。

笑马上葛疆,也作家山友。烦伊起寿。

更待复一中,毋多酌我,疏影共三嗅。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八)甲午送春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

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

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已无可奈。

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

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问公一醉能颇。

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休阿那。

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么。老夫婆娑。

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