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七风雨大浸

左扼飞廉吭,右拊巽二背。

谓云如何其,坐使六鹢退。

亦有司雨工,絷如系单于。

不卷油然云,自欲干剪屠。

乡来不鸣条,块亦不曾破。

卿云千点明,华月半天堕。

衮衣徂东山,拔木仍偃禾。

至今东山诗,千载犹咏歌。

悠然启金縢,风反雨亦止。

是中果何书,顷刻变天纪。

流言久弗作,狐亦不复疑。

至诚动真宰,风雨胡不知。

风雨不我以,我稼已堕水。

不知十日淫,滴碎田父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左手握住飞廉的咽喉,右手按抚巽卦的背部。
你说风云为何这般变化,竟让六只鹢鸟倒退。
也有司雨的官员,被束缚得像捆绑单于。
乌云不再翻滚,自己想要消散如屠刀割肉。
先前鸟儿不鸣叫,土块也未曾破裂。
天空繁星点点,明亮如华月半落。
帝王的礼服前往东山,连树木都被拔起,庄稼也被压倒。
东山的诗篇流传千年,至今仍被吟唱。
悠闲地打开金縢之书,风向逆转,雨也停止。
书中究竟记载了什么,瞬间改变天地法则。
流言蜚语不再出现,狐狸也不再怀疑。
最真诚的心感动了主宰,风雨怎能不知晓。
风雨并未因我而停,我的庄稼已沉入水中。
连续十日的淫雨,点滴间碎了农夫的心。

注释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类似龙。
巽:八卦之一,象征风。
鹢:古代水鸟,常用来占卜。
司雨工:掌管降雨的官员。
衮衣:帝王的礼服。
拔木:形容风雨极大,连树木都被拔起。
金縢:古代封存重要文书的金盒子。
真宰:指天帝或自然界的主宰力量。
田父:农夫。

鉴赏

这首宋诗《八月廿七风雨大浸》由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描绘了强烈的风雨侵袭导致严重水灾的情景。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力以及对农民生活的直接影响。

首句“左扼飞廉吭,右拊巽二背”形象地刻画风雨如猛兽般狂暴,仿佛扼住了风神飞廉的喉咙,按住了雨神巽的背部。接下来的“谓云如何其,坐使六鹢退”进一步强调风雨之大,连水鸟都无法飞翔。

诗人将司雨之职的官员比作被囚禁的单于,暗示风雨失控,云彩不再带来雨水,反而加剧了干旱。“乡来不鸣条,块亦不曾破”描述了田间的景象,原本应该生长的作物因风雨而凋零。

“卿云千点明,华月半天堕”则描绘了风雨过后天空的奇异景象,尽管风雨肆虐,但仍有瑰丽的云彩和明亮的月光。

“衮衣徂东山,拔木仍偃禾”暗指帝王出行的盛况,这里借喻风雨的力量,连山岳都被撼动,庄稼也被摧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至今东山诗,千载犹咏歌”则引用典故,表达对古代诗人关注民生的赞美。

最后几句,诗人感慨“至诚动真宰,风雨胡不知”,表达了对上天的质问,为何面对农人的诚意祈祷,风雨依然无情。而“风雨不我以,我稼已堕水”直接陈述了农民的困境,田间的作物已经淹没在水中。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风雨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现实与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以及对公正和同情的呼唤。

收录诗词(1648)

释居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苧歌

经纱才上机,梭飞玉攕攕。

怕君寻春迟,落机宽裁衫。

春心乱如蓬,冉冉随春霏。

芳径晓沾露,软尘红上衣。

归来恨尘污,湔衣浣纱处。

难湔芳露痕,易湔衣上尘。

形式: 古风

白藕花

一楮三年工,欲赋无三都。

剪作千叶芳,出水渊不枯。

照影秋湛染,摇柄春敷腴。

夜老勺华月,侧此华玉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白藕花寄袁状元仓使

澄练彻山脉,玉透山池沙。

老火奋残烁,凛姿燉不瑕。

方方秋一奁,弹压红万葩。

安得濂溪叟,来赋东林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白蘋洲新楼曰溪山伟观

溪头烟煖蘋花春,岂独满渚亦满汀。

春城绮绣艳溪曲,柔玉掺掺歌采蘋。

采采芳鲜日将暮,玉碗琼盂旋分贮。

水晶阙冷禁城宽,兰棹夷犹缓归去。

乡来小亭横水浒,雨震风凌日榛莽。

山鬼啸梁猿啸渚,寂寞风烟向谁诉。

仙槎忽从银浦来,吟疆开拓搜吟才。

眼前有句未暇著,只著画楼临水开。

一双浮图笔插架,层级高低与楼亚。

从来天巧不曾藏,纷纷俗眼空茫羊。

赋此须还造楼手,大苏小杜相先后。

柳恽才华更有馀,那堪一等爱楼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