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袁绶的《接少兰弟蜀中书感赋》表达了诗人读到家书时的复杂情感。首句“一纸家书百感生”,通过一封简单的家信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万千思绪,显示出书信在异地他乡的游子心中所引发的情感波澜。
第二句“宦游人负杜鹃声”,以杜鹃鸟的啼叫象征思乡之情,暗示诗人作为在外为官之人,未能及时回应亲人的呼唤和照顾家庭,流露出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廿年未遂慈帏养,万里轻分手足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二十年未能陪伴母亲的深深遗憾,以及与兄弟分离的无奈,万里之遥的距离更显得亲情的珍贵。
“栗里有田堪守拙,桃源无地可归耕”暗含诗人向往田园生活,希望能回归故乡,过上简朴的生活,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
最后一句“流光坐惜堂堂去,何日乡园昼锦行”直抒胸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期待着有一天能衣锦还乡,荣耀归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家书这一载体,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与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