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少兰弟蜀中书感赋

一纸家书百感生,宦游人负杜鹃声。

廿年未遂慈帏养,万里轻分手足情。

栗里有田堪守拙,桃源无地可归耕。

流光坐惜堂堂去,何日乡园昼锦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清代袁绶的《接少兰弟蜀中书感赋》表达了诗人读到家书时的复杂情感。首句“一纸家书百感生”,通过一封简单的家信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万千思绪,显示出书信在异地他乡的游子心中所引发的情感波澜。

第二句“宦游人负杜鹃声”,以杜鹃鸟的啼叫象征思乡之情,暗示诗人作为在外为官之人,未能及时回应亲人的呼唤和照顾家庭,流露出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廿年未遂慈帏养,万里轻分手足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二十年未能陪伴母亲的深深遗憾,以及与兄弟分离的无奈,万里之遥的距离更显得亲情的珍贵。

“栗里有田堪守拙,桃源无地可归耕”暗含诗人向往田园生活,希望能回归故乡,过上简朴的生活,然而现实中却无法实现,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

最后一句“流光坐惜堂堂去,何日乡园昼锦行”直抒胸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期待着有一天能衣锦还乡,荣耀归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家书这一载体,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与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148)

袁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又村仲弟上海殉难讣音诗以哭之(其一)

半载家书滞锦鳞,惨闻凶耗走惊魂。

竟殉职守完臣节,敢弃城亡负国恩。

皓首慈亲逃白刃,青年少妇哭黄昏。

天涯有姊空肠断,北望停云积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得又村仲弟上海殉难讣音诗以哭之(其二)

五树荆花剩四枝,宦游常恨会难期。

讵知昔岁分飞日,便是今生永诀时。

泡影隙光真梦幻,生离死别更凄其。

干戈满地家何在,化鹤还山定益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得又村仲弟上海殉难讣音诗以哭之(其三)

痛亟还思未别前,小仓山下好林泉。

坐来花月供吟醉,行处楼台听管弦。

离绪忽萦千万缕,乡心已折十三年。

故园惨被黄巾陷,何日招魂葬墓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夫子行天竺山中次韵

笋舆游天竺,一径入深曲。

初日淡高林,苔色萋以绿。

山鸟向人鸣,梵音旋相续。

我来尘俗中,物情互起伏。

殊观得未有,身心增谨肃。

寒涛卷长松,微风响幽竹。

徘徊坐石根,流泉咽虚谷。

言归兴未阑,回首云迷麓。

遥指半山中,人行傍古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