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图

周道失其砥,多岐正纷纭。

皇皇乘桴意,环辙何殷勤。

迷路入楚蔡,停车问耕耘。

问沮沮不语,问溺溺不云。

方将骋雄辩,上可凌高云。

遂令仲由勇,逸气摧三军。

夫子怃然叹,彼狂竟不闻。

岂知圣人志,一饭不忘君。

民胞物我与,鸟兽非吾群。

宁同辟世士,高举怀清芬。

时哉圣不偶,万古遗斯文。

彼耕独何为,幸免污尘氛。

嗟嗟功名辈,耽嗜成酣醺。

吾官亦餐素,愧此心如焚。

惟贤古希圣,老大穷朝曛。

吾津在洙泗,敢谓茫无垠。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问津图》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描绘孔子向隐者问津的情景,表达了对圣贤之志的崇敬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首句“周道失其砥,多岐正纷纭”描绘了当时社会道德标准模糊,道路歧途众多的景象,暗喻了社会的混乱与道德的沦丧。接着“皇皇乘桴意,环辙何殷勤”则展现了孔子寻求真理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他如同乘着小船在波涛中寻找方向,对真理的追求充满了执着。

“迷路入楚蔡,停车问耕耘”描绘了孔子深入民间,亲自体验百姓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态度。“问沮沮不语,问溺溺不云”则表现了孔子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阻碍,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探索。

“方将骋雄辩,上可凌高云”预示了孔子即将展开雄辩,以智慧征服困难,达到真理的高峰。“遂令仲由勇,逸气摧三军”描述了孔子的雄辩之力,使得弟子们勇气倍增,甚至能够激励军队,展现出他的影响力和魅力。

“夫子怃然叹,彼狂竟不闻”表达了孔子在面对无知者的无奈和失望,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真理的坚持。“岂知圣人志,一饭不忘君”强调了孔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即使是一顿饭的恩惠也不忘报答。

“民胞物我与,鸟兽非吾群”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人类与其他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应区分彼此。“宁同辟世士,高举怀清芬”表达了对避世隐居之人的尊重,但更强调了坚守道德和真理的重要性。“时哉圣不偶,万古遗斯文”感叹了圣贤难遇其时,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却能流传千古。

最后,“吾官亦餐素,愧此心如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官员,虽然餐食简单,但内心却因未能像圣贤那样坚守道德而感到羞愧。“惟贤古希圣,老大穷朝曛”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和对自身年老力衰的感慨。“吾津在洙泗,敢谓茫无垠”则表明了诗人虽身处迷茫之中,但仍坚信知识和道德的力量,如同洙泗之水,虽有边界,却能滋养万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问津故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孔子的道德追求和智慧,也反映了诗人对圣贤精神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体斋止酒用陶韵因叠韵问之

昔予病止诗,病颇为诗止。

君今病止酒,此病相表里。

君尝劝我诗,我以止报子。

欣闻覆杯戒,及此勿药喜。

诗魔固难伏,酒兴亦易起。

吾从止诗法,深悟酒中理。

衅端或由人,君意方罪已。

力绝非世情,德将斯善矣。

病源今始塞,慎勿问其涘。

请书止酒诗,永作刑牲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徐用和之镇原

恻恻重恻恻,与君各南北。

昔作同心人,今为远行客。

燕山望秦关,道路修且棘。

平生旧骢马,十步九欹侧。

长风吹征衣,黯淡尘土色。

莽莽天地间,胡为此行役。

功名岂不念,所志在忧国。

此意良独知,多言竟奚益。

形式: 古风

借扇一首戏书方石扇还之

借扇不必佳,所贵在及时。

郁然暑溽际,爱此风披披。

我岂乏此物,箧笥偶不随。

中流一失船,万斛将奚为。

古人忍冻死,不恨囊无衣。

暑岂不可忍,怜君非挺之。

我当还君扇,君当还我诗。

我诗若不还,却问借者谁。

形式: 古风

送成宪教谕

驻屐登昆山,移舟汎秀水。

依依向云树,恋恋别桑梓。

风物蔼宜人,方言犹在耳。

青毡本旧业,仕路得新轨。

置身名教间,寄兴弦歌里。

所得良亦多,吾生聊复尔。

谁哉功名辈,陇蜀方未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