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除夕

还乡待明年,饯岁惟欲速。

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

土风重守岁,红炉暖茅屋。

阑底腊猪肥,瓮中家酿熟。

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

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徵逐。

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

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

萧然坐孤馆,骨肉谁在目。

遥知天则同,可叹地难缩。

薄醉早登床,人海惊我独。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夜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家庭团聚氛围和地方特色。诗人张问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返乡过年的期待与喜悦,以及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温馨场景。

首句“还乡待明年,饯岁惟欲速”表达了诗人对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渴望尽快结束一年的忙碌,与家人团聚。接着,“耳闻腊鼓鸣,心已复邦族”通过听闻腊月的鼓声,内心便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土风重守岁,红炉暖茅屋”描绘了乡村过年的习俗,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接下来的“阑底腊猪肥,瓮中家酿熟”,通过食物的丰盛,展现了家的温馨与满足感。

“承欢聚庭帏,属餍到僮仆”描述了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连仆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幸福。而“巷北闻呼卢,市南或徵逐”则展示了邻里间的欢乐与热闹,即使在市井之中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灯火乱前街,儿童欢似鹿”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欢腾跳跃的场景,充满了童真与活力。最后,“邑小人声杂,达晨不肯宿”说明了小镇上的居民们彻夜狂欢,直到清晨仍不愿离去。

“萧然坐孤馆,骨肉谁在目”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感,与家人相隔千里,只能在心中怀念。然而,“遥知天则同,可叹地难缩”又体现了诗人对天地间亲情的坚信,尽管距离遥远,但亲情是无法被空间所限制的。

“薄醉早登床,人海惊我独”则是诗人酒后归寝,却因意识到自己身处人海之中,感到格外孤单。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家庭温情、地方风俗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一幅生动的除夕夜画卷。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己酉元日

东风还向客边生,不断天街爆竹声。

羁旅顿忘新岁乐,团栾偏触故乡情。

百年似梦浑难说,一第如棋亦偶赢。

差喜远人游上国,也随衢巷贺王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人日偶作

南船北马尽饥疲,皮骨空存病不支。

总为啖名亲笔墨,未能知命乱蓍龟。

疏于骨肉无天趣,尝尽艰难好酒悲。

便拟从今研《易》象,中年学道已嫌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上元夜独坐偶成

一墀晴雪静当轩,短烛荧荧照上元。

佳节偏逢人卧病,他乡相对客无言。

红炉绿酒输邻舍,社鼓村灯梦故园。

记得年时诸弟妹,綵笺争擘斗春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十九日驴背作

驴背诗情古,天涯破锦囊。

风尘嘲杜老,衫笠画襄阳。

人困乡愁集,春寒酒力强。

竟遭长官骂,应坐太颓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