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丹山主僧德周欲退慈云主僧龄叟留此作

识破机关便出林,满天劫火可能侵。

水流不去青山影,风与俱高白鹤心。

物外弟昆相契合,眼中世界几浮沈。

是知处处虚西榻,难得慈云一片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首先,“识破机关便出林,满天劫火可能侵。”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机关”比作人生的困境或束缚,而“出林”则象征着超越这些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同时,“满天劫火可能侵”暗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能识破并超越,就能避免被其吞噬。

接着,“水流不去青山影,风与俱高白鹤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流水虽逝,但青山的影子却永恒不变;风与白鹤的心灵相随,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物外弟昆相契合,眼中世界几浮沈。”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超脱世俗(“物外”)的世界里,兄弟间能够心灵相通,而眼中的世界则是变幻莫测、浮生若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

最后,“是知处处虚西榻,难得慈云一片阴。”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在世间寻找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如同虚设的西榻,而真正的安慰和庇护只能来自内心的平静与慈爱,就像一片阴凉的慈云。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呼吁,也是对社会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以及超脱世俗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小豪飞函为尊甫芳园封翁寿辰徵诗爰成七古一章却寄

苍松夭矫游龙形,道是冰霜百鍊身。

俯视凡木多彫萎,岁寒耐得始长春。

物类有然人亦尔,此意请质小豪子。

小豪尊甫古之愚,直辞曾慑陵暴徒。

稚虎自有食牛气,见义无勇信非夫。

牵车服贾勤孝养,更向海邦学商战。

负米争传季路贤,吹篪敢先伯氏倦。

伯去星洲仲越南,货殖才多人共羡。

自古意气重男儿,肯为新知倍旧知。

却聘书成怀落落,金钱易掷山难移。

宫入磨蝎磨折定,惟有精神能战胜。

再接再厉事竟成,归来年已逾知命。

独恨树静风不宁,罔极未报涕常零。

况乃雁行先折翼,万里归骨悲原鸰。

由来诗书重孝友,郁郁佳城窀穸厚。

耰锄豆萁两无惭,寿考作人更不朽。

转坤学校能转坤,乾健才华出钗裙。

成绩八年历史在,至今齿颊尚流芬。

回忆生平最劳力,快乐却从勤苦得。

敬我敬人合则留,岂能胁肩望颜色。

襟怀坦荡契天和,渥丹犹作醉颜酡。

哀乐不须丝竹写,惩忿窒欲福寿多。

不见青青坚节在,四时何尝改叶柯。

达尊有三齿居一,内外孙曾已绕膝。

老人星映南极明,恰好青牛度关日。

邮筒远寄预徵诗,欲佐兕觥同介眉。

显亲岂待人爵贵,讴歌即是扬名时。

老我无才空弹指,挥毫不见云烟起。

请君当作海筹看,莫道呕哑难入耳。

形式: 古风

再次前韵

大地山河属司马,云阙岧峣都洛下。

夕阳亭上已卖国,无与东门长啸者。

铜驼荆榛不成春,华林转眼为樵薪。

连墙枯骨若有声,啾啾知是清谈臣。

中原虽远江东近,典午偏安姑莫问。

苻坚百万捲淝波,犹有安石能强晋。

嗟今玉辇竟蒙尘,将相受辱甘帼巾。

求如西晋已觖望,万世遗笑无人秦。

形式: 古风

苕溪晚泊

一笑苕溪上,微茫驻日曛。

鹭沙行个字,鱼水呷圆纹。

晚色三家市,秋容几树云。

行藏知有分,莫诵北山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余种竹方成扁其室曰竹所友人以诗至用其韵

屋老苔荒席久虚,近分一榻与云俱。

梅花未种招蜂怨,竹所虽青欠鹤图。

无事看山如对客,有时隐几亦忘吾。

过门除却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